作为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老虎被当做权力和力量的象征 2010年,农历庚寅年,12生肖中的虎年。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做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 虎文化研究专家叶舒宪、虎民俗研究学者刘爱梅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向记者讲述了虎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发展过程。 据介绍,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以前,中国虎文化观大体上是一致的。国人对虎的认识,大体上经历过一个从崇拜、敬畏,到模仿、利用,再到规避和捕杀,再到珍惜和保护的漫长演变过程。 解读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 虎民俗研究学者、《中华虎风俗与虎文学》作者刘爱梅 原始时代 崇拜将虎视为神化身 叶舒宪介绍,远古原始时代的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表现,一般均与神话和信仰相关,其表现特征是人们将虎视为神物,或理解为天神下凡的化身动物。追溯其起源,大约一万年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岩画中,已经出现虎的形象。 进入早期农业社会之后,便有了观测天象而产生的天文神话的类比想象。如今人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就出自当时的天文神话。 叶舒宪介绍,到了六千年前的史前时代,此类造型已经得到清晰完整地呈现,如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的蚌壳堆塑的白虎对苍龙形象。 与龙虎组合相对的是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四种动物合起来构成所谓四神或四灵,标示着中国神话宇宙观的体系建构,它们常常配套出现在各种图像、装饰、建筑和美术造型中,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模式。 为什么在远古时代人们视虎为神物呢?“那时的人类还普遍处在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前农业状态,狩猎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猛兽自然成为当时人神话想象中的主要对象。”叶舒宪说。 刘爱梅也表示,古人类想要维持生存,除了要借助人类本身的力量外,还要借助其他事物的力量,比如虎的速度和勇力。所以,虎的存在、人类生存能力低下与对虎的敬畏是古人崇拜虎的前提。 ●神话点击 “左青龙右白虎” 青龙和白虎表示两种动物,和朱雀、玄武称之为四灵之物。这四种动物分别代表着一个季节。 青龙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万物生长之气,青龙的生气勃勃,等于春天的花草萌芽之象。而白虎则代表着秋天,带有肃杀之气,古时行刑亦多在秋季,称之为秋决,且秋天来临,树黄叶落。 春秋战国 模仿五禽戏中虎为首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对虎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从当时的部分文章中足以看出,人们对虎的危害、同样也能模仿和利用这些“危害” 《老子》中两次提到虎,均与兕并称。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兕即犀牛,力大而性情暴烈。兕虎并称,显示其对人的巨大危险性。《论语》中三次讲到虎,均指现实中的虎。《季氏》篇中记载孔子和老子一样习惯将兕虎并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礼记·檀弓下》讲述的“苛政猛于虎”故事,同样表明虎害和虎患在当时人心目中的严重性。 叶舒宪表示,虎的存在虽然对人造成威胁,但是也为先民提供了模仿和利用的榜样,按照仿生学原理而研发出来的五禽戏(亦作“五禽嬉”)就以“虎戏”为首。 另外,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和增寿延年的体育健身术,相传为汉末名医华佗首创,他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和姿态,以进行肢体的操练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