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 据了解,目前楚雄州正在全力进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项目的建设,建设彝族文化旅游园区项目是“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需要,园区建设可以集中展示彝族的建筑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等,有利于进一步传承、提升彝族文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彝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楚雄真正成为中国彝族文化名都。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黄金旅游线上的精品旅游区”,并形成楚雄州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起楚雄,我们首先要把目光投向那里的彝族部落。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历法和独特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云南旅游志》记载: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人口多达820多万。彝族历史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种类就有十种之多,用彝族文字写下的文献浩如烟海。十月太阳历、虎宇宙观、毕摩经、史诗《梅葛》等对人类的科学史、思维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彝族支系多达50多个,每个支系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随着彝人古镇旅游景区的建成,彝族与白族、纳西族、藏族共同形成了一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 3、六月火把节 六月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哈尼拉祜普米等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活动内容应民族而不尽相同,但点火把则无一例外。农历六月二十四,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点起篝火,进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位网友在游历楚雄火把节后,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到“当天边的鱼肚白亮了起来时,火把渐渐地熄灭了,人群也开始慢慢散去,很多人就以天为被,地为庐,睡在马路上,当天空放亮时,整个城市却进入了梦乡。只有火堆上的袅袅余烟还恋恋不舍地在空气里徘徊。” 于是,新的一年开始了。 4、奇特的“虎舞” 据楚雄旅游局官员介绍,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虎节开始的时候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装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模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居住在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属罗罗濮支系,自称“阿罗”。当地人告诉记者,据说阿罗人的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惊扰,阿罗人防不胜防。后来阿罗人把猎到的虎皮剥下来,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卫寨子,并表示阿罗人都像虎一样勇猛,不惧怕任何邪恶,阿罗人得到动物之王的守护,寨子安宁了,庄稼有了好收成,牛羊也平安了,寨子中出现一片吉祥景象。从此他们就把跳虎作为节目固定下来,并伴以乐曲和大锣笙,使之更生动活跃。 虎舞(又称老虎笙)从正月初八开始,每日增一虎(伊始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虎舞中以手执“崩咚”铃的长者作前导(也称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纹,披虎皮。如一时难得众多虎皮,就用毡子代替。跳虎舞时,全村户户敬香供“虎神”,每户从门前到屋里都要跳一场虎舞,以驱邪除祟,求虎神守卫。夜晚,田间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 经过五十年艰苦创业,楚雄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的楚雄州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来源: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