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古道 驼铃阵阵,马蹄声脆,马帮人在雨雪中艰难地引领着驼队,行进在五尺石道上。被磨得光溜的坚硬盆石上,留下千年道道蹄印;历史的回声,从这儿跨过关峡传到内地…… 这是笔者日前和采风文友们一行穿越这段历史古道,过石门关时,视野之帘上仿佛映出的一段历史影像。 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境内,是出滇入川的重要关隘。五尺古道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一段,在中国西南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与西南偏远民族的联系,派人劈山开路,修建了一条从四川宜宾进入云南的驿道,因为道宽五尺,人称五尺道。而这条道路的主要设计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从此,汉文明开始向西南边疆扩散,无数马帮将中原的丝绸、纸张等物产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又将茶叶、兽皮等带回中原。随着道路的不断延伸,地图上出现了一条从中国通往印度、波斯的国际通道,这就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它比从西安经新疆通往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更加古老。而石门,由于其独特险峻的地理位置,成为五尺道上不可逾越的关卡。 石门下有条河流,叫关河,经过千万年的不懈冲刷,一堵巨大的山体被它一劈为二。只见谷底江水滔滔,两岸壁立千仞,犹如一道巨大的石门。 两千年前,在关河水畔出现了自称僰人的族群,这是一个英勇善战、野性粗犷的西南少数人种。直到明朝,僰人王国才彻底瓦解,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他们把唯一的影子留在了那高耸的悬崖上,封存在悬空的棺木里,那是悬棺,是僰人与天对话的丧葬方式。如今,站在石门关口,向对面看去,七口棺木清晰可见,让人对那个古老神秘的民族产生无限的遐想。 “咽喉西蜀,锁钥南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历史赐予石门关的地位。沿路的石壁上,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题刻,赞颂雄关威严,记录古道沧桑。 跨越时空千载,熙熙攘攘的马帮景象渐渐消失了,唯有五尺道上几百个深深的马蹄印昭示着过往的繁荣与昌盛。而今,这里古老的关河水道、秦朝五尺道,与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213国道、90年代的内昆铁路以及21世纪的昆水高速公路一起在石门关口立体性地叠加呈现,形成了古今五道并行的雄浑奇观,堪称中国的自然交通博物馆。 昭通保持着许多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这里既有丝绸之路古道,也有“金沙水拍”红色旅游线;既有世界级的古生物群,也有原始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那一天,我们从水富县驱车昭通市,公路两边时而闪过由果农自己垒起的一溜溜苹果摊,但却少有人问津购买。我们曾尝过昭通苹果,比起名声大噪的烟台苹果更脆甜可口。然而,两元钱一斤的昭通苹果仍然愁销路,如果销到外地,肯定不是这个价钱。 看来,昭通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思维,需要货畅其流。只有走出乌蒙,才能天地广阔。 王谨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