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座苏中小城时,天色早已暗了下来。汽车缓缓地穿行在大街上,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车来人往,奏响起一曲色彩斑斓的霓虹交响曲。那变幻多姿的色彩,多彩摇曳的灯光,装点着茫茫夜色。 来到宾馆住下后,站在窗前可以看到兴化小城的全部夜景,一幢幢高楼屹立在市中心,无数的彩灯像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一条不知名的河面上,非常美丽。河面十分平静,各色灯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灿若星辰,华灯齐放,辉煌灿烂。琼楼玉宇桥梁的彩灯倒影在河面上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象,闪闪烁烁,把人引进了梦的幻境,令人无比沉醉。再往城中看,霓虹灯组成的夜景美轮美奂,使人眼睛迷离,心神为之摇动。高楼如云,有的像全身镶满宝石,灯若连珠,彩云变换,风情万种,摄魂夺目。放眼远眺,楼随影动,人随影摆。构成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人影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给小城的夜色平添了无限的动感与生机。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俯仰顾盼,情境各异,如梦如幻,如诗如歌,堪足撩人耳目,动人心旌。 看着繁华的夜景,霓虹灯组成的繁华让人身处其中,产生莫名的冲动。那些闪烁的移动的光影,如同跳跃的音符,令我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小城夜中…… 这里就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家乡。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在兴化,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第。郑板桥在这里曾度过青少年时代。后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 “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郑板桥一生擅画兰竹,其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东郊,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赵汗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