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们认为: 第一、《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为全体炎黄儿女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应保持其共有性。 《三字经》700余年来生生不息,是先贤留给后人的珍贵精神遗产,是全体炎黄子孙共享的精神乳汁。无论是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港澳台,亦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它犹如一条绵绵不绝的文化纽带,把全球中华民族好儿女凝集在一起。不管身处何方,耳边只要响起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将寻到共同的文化之根,我们就能唤起深藏于血脉之中的文化认同,我们就会于心底里发出共同的呼喊:我们都是中国人。 所以,《三字经》的修订,一定要在适用对象上保持其高度的共有性。 第二、《三字经》代表和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应保持其传统性。这种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文化理念和思想倾向上,《三字经》鲜明地表现出其传统文化的属性;同时在语言风格上,《三字经》属于古代汉语体系,即文言体系。所以,《三字经》的修订应保持其传统文化特色,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表述形式,都应避免现代化的词句,而努力追求传统文体的精炼和典雅,“修旧如旧”,体现其高度的传统性。 第三、作为流传数百年的蒙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很多句子已经成为对于传统文化与历史具有标识意义的东西,且为大众耳熟能详,应保持其原态性。 第四、《三字经》主要是一部劝学文献,应突出其劝学性。《三字经》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而不是传统道德的说教为主。比如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讲的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劝学的话语;中间讲的是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朝代更替;最后用古人勤勉好学的故事启迪教育儿童。这种劝学性就使得《三字经》具备了超越时代的特点。对于这种劝学性,历代学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明朝的吕坤在修改《三字经》时,称赞其为一部增广见识的读物。清代的紫巢氏在为《三字经注解备要》作序的时候,称它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民国时期的章太炎认为《三字经》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所以,《三字经》的修订应保持并突出其劝学性的特色。 上述就是我们对《三字经》一书的基本定位。从这样的定位出发,便形成了我们如下的具体修订方案: 第一、我们将历史下限止于辛亥革命。 1911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近代史末期;几年之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而现代汉语的最后形成和确立,正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五四”应该是从古代汉语过渡到现代汉语的里程碑。《三字经》在形式和语言上都属于古代汉语体系,是已经体系化了的古文化、古理念,牵一发动全身,改不胜改。若涉及辛亥革命后历史,便难免要接触到诸如“民主、科学、军阀、北伐、抗战、人民、解放”等现代词汇,势必造成与全篇文言文的整体内容及语言风格不合的局面。因此我们决定将历史部分的下限止于辛亥革命。 第二、能不动的尽量不动。《三字经》中有些字句确有明显的封建正统观念。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很多征文作者都提出应删去。编委会议与会者经过慎重研究,一致认为应保留原句。关于“三纲”含义,孔子《论语》及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即已提出,后“三纲五常”更成为传统封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但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已然终结的今天,我们的读者仍然可以由此了解我国古代传统观念的社会背景,增加对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且文中所谓“君臣义”,即指臣要服从于君,但君臣之间要有合于“义”的法度,这应当是王应麟较有理性的政治意识。因此这次编审会议认为,可以参照章太炎增订本,仍予保留。而我们保留它,并不是要提倡它,而是为了认识它。再如,“父之过”,此次有很多征文作者都建议改为“父母过”。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最后还是决定保留原句。一是因为,古代文献中很多表述举一反三,举父以代母;二是因为这一句话已经渗入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成为《三字经》的标志性语句。 对于这些语句,我们将通过此次修订版的注释,以新的时代精神对其加以辨析,并因此在正文与前言、注释等说明文字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结构,以此来体现“既充分保持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现出新时代精神”的宗旨。 第三、参考章太炎重订本以及征文作品,补充了一些知识性语句,以充实和增强《三字经》的劝学特色。 第四、底本问题。王应麟原本已佚,现存最早为明朝中期赵南星的注本,当较为准确地保持了王应麟之作的原貌。我们决定,以时间为标尺,此次修订就以此为底本。但此后清朝的王相、贺兴思及民国时章太炎等本子仍有特色,有些词句可订正赵南星本之疏误者。因此将同时参校王相、贺兴思注本,参考章太炎重订本,吸取各本精华,使修订后的新本内容更加准确。 总之,我们立意编出一部既尊重历史,又富于时代精神的承上启下的修订版《三字经》。我们期待,经过广大读者及专家学者共同修订的《三字经》,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3月24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刊登了《三字经》(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以及修订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对于《三字经》修订方案的意见。4月初,我们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对《三字经》(修订版)的部分内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修改,形成了最终的定稿,并交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字经》(修订版)以明朝赵南星本为底本,修改、调整之处共计49句,采自征文作者作品共12句,余下均采自王相、贺兴思、章太炎本。我们对修改和调整的字句都在注释中说明了依据或理由,同时,重新对全文作了详细的注释。除了一般词句诠释外,还对一些典故、人事注明了出处,做出了全面的阐释。在结构上增加“阅读链接”部分,希望通过“阅读链接”来使得读者进一步了解某些典故、人事的来源,以扩大《三字经》所涉有关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面。此外,为了帮助初学者理解,把文言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整个注(释)译工作还特别注意了普及与专题讲解的有机结合,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 我们期待海内外关心或使用《三字经》(修订版)的读者,对我们的修订工作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将来进一步完善。 此次修订得到了《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的故乡——鄞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鄞州这块土地培育了王应麟,这是鄞州人民的骄傲。《三字经》是王应麟留给鄞州人民的文化遗产,值得鄞州珍惜、弘扬。作为此次修订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进行《三字经》各种古版本的征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鄞州筹建《三字经》版本陈列馆。 最后,我们也以三字韵的形式来对本次修订工程作一个总结,并表达参与这项工程的全体同仁的欣慰之情。 下录者 三字经 七百年 广流行撰此经 王应麟 宋末人 生于鄞为劝学 多警言 讲形式 众乐见元以降 学人补 章太炎 最显目旧时书 有局限 古文化 古理念现社会 认知变 新风尚 新观点当取精 与时进 科学观 指要津知荣辱 倡和谐 大中华 日日新 2008年4月 《三字经》(修订版)文化读本·学生读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字经》修订工程编审委员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