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亭诗钞》与王世贞的诗 《芙》是蔡荣名唯一一本存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他与王世贞交往的记载。当我在《芙》里看到王世贞的卷首题词诗:吾怜蔡荣名,不荣龊龊尘世名。纵然茂才冠东越,自有微尚依西京。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小饮犹倾三百杯,大醉须眠一千日。两年两叩先生门,沾所见惬所闻。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先生舍身作道民,南斗黯没干将文。饔头颇足中山酒,只是无名可借名。(《芙》卷首题词)和蔡荣名的《弇山行》后,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就象拿到了开启《金》锁的金钥匙。谁是作者?素材哪里来的?在哪里写的?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兰陵笑笑生的出处,欣欣子的出处,均释然于心。原来他们玩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金》也。 君子之约“舍身作道民” 先说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王世贞看到“古文辞”(实是《金》稿)后。天王对地虎,正合他的心。本来蔡荣名也象李时珍一样来找救星王世贞。刚巧王世贞也有事要一吐为快,“有所刺”“有所谓”也(《金》序,《金》跋)。两人一拍即合。但是,王是“弇山之北大荒(600598,股吧)西,有鸟五彩向南啼”(《芙》卷三10页)已经大有名头了。他要爱惜自己漂亮高贵的羽毛,不能失着坏了名声。初看是这样。实际上,真正的忌讳原因是“刺”的主角是他的同年、“帝者师”张居正(“池鱼”“琵琶”严嵩)。无论张居正身后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不能让人看出《金》是在影射张居正。更不能让人看出《金》是王世贞指使别人写的。张居正流芳百世,皇上不会饶他;张遗臭万年同年们不会饶他。会指责他落井下石,人品低下。所以,“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写《金》讳莫如深。正是“人皆好之,人皆恶之。”(《金》欣欣子序)。因此附加了条件与蔡荣名订了君子之约:“先生舍身作道民,南斗黯没干将文”。一是说服蔡荣名隐姓埋名作道民布道;二是披上漂亮的劝善的外衣,说明《金》不是淫书。这与欣欣子序“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廿公跋“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今后流行此书,功德无量矣。不知者竟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意,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意思一致。(书中可以看出,后20回是“急就章”)。三是保证刊出。“今后流行此书,功德无量矣”(廿公跋)。“嗜酒只因缘未尽,苦吟应是债难偿”。(《芙》卷五12页)。“沈酣已尽此生心”。(《芙》卷五11页)。可以印证“君子之约”的存在。从跋“不知者竟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意,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可以看出,作者和“流行者”是两个人。作者蔡荣名只负责创作,“流行者”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王世贞。蔡爽快地答应了。“不荣龊龊尘世名。”“快意何须死后名”(《芙》卷三7页)。于是一个出力,一个出资,蔡荣名寄迹弇山园二秋,精心炮制《金》。王对蔡的表现非常满意。“两年两叩先生门,沾沾所见惬所闻”。当然,他也对蔡荣名隐姓埋名表示歉意。“饔头颇足中山酒,只是无名可借名。”后来,王世贞没有履约,因为出现了不可抗力。王世贞万历二十一年卒于家。“惆怅青云不复依,百年心事一朝违。”(《芙》卷六11、12页) 兰陵笑笑生横空出世 金学界找不着北的兰陵笑笑生和欣欣子在《赠文学蔡去疾》里找到了出处。“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陶陶酒人”对“兰陵笑笑生”。“陶陶”、“笑笑”都是快乐的意思;兰陵是酒的代称。据王利器先生主编《金瓶梅词典》221页“金华酒”解释“或谓即兰陵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5: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沾沾所见惬所闻”,“沾沾”对“欣欣”。这也证明笑笑生和欣欣子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欣欣子序也是作者写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绞尽我们脑汁的兰陵笑笑生、欣欣(子)竟是作者信手拈来随意对的王世贞的诗句。兰陵笑笑生的始作俑者就是蔡荣名。兰陵笑笑生就是蔡荣名。这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金》学者魏子云先生在《从金瓶梅的问世演变推论作者是谁》中断言,“作者不是山东人是江南人”。【苏联】勃·里弗京在《兰陵笑笑生和他的金瓶梅》中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的形象:他言词俏皮,醉时能无所顾忌地讲些粗话,讥笑富人的权力,嘲弄贪财、吝啬和其他恶习”。夏志清教授和日本学者小野忍还进一步判断出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夏志清先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金瓶梅新论》中说:“但是这些文人中没有一个知道其作者的姓名,就说明他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物,不属于全国皆知的名流人士。”小野忍,文学博士,日本私立和光大学人文学部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全集》的总主编之一。他说:“作者可能就是个玩世不恭”的文人,讽刺、痛骂现实中的阴暗面,往往倾向于恶作剧,缺少尖锐的批判。他们虽然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判断却非常准确,与蔡荣名完全吻合。(四位先生的言论均摘自胡文彬编《金瓶梅的世界》)。 兰陵笑笑生、蔡荣名、蔡蕴三位一体 “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再一次明白地告诉我们作者是蔡荣名。《金》初稿也是蔡荣名带来的,是在弇山园定稿的。欣欣子序说:“吾友笑笑生为此爰馨平日所蕴者,著斯传”。第36回955页:蔡状元道:“学生蔡蕴,本滁州匡庐人也,贱号一泉,侥幸状元。”蔡蕴这个名字非常特殊。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蕴”字与“笑笑生”打了个同心结。真的有画龙点睛之神效。纵观全书,凡是《水浒传》原有的名字,作者都沿袭使用,凡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无论忠奸均实行实名制。甚至象蔡京的两个儿子蔡攸、蔡修也是实名。唯有蔡蕴是个例外。因为从隋唐开科到清末寿终正寝。状元寥寥数百名,都是有名有姓记录在案的。宋徽宗时实有状元蔡嶷(河南开封人,字文饶。崇宁五年【1106】丙戌科状元)官拜秘书正字。曾尊蔡京为叔父。对于蔡嶷,作者一反常态,改名换字转籍贯,使原型面目全非。还搞了个皇帝因言官异议不得已把第一名安忱降为第二,把第二名蔡蕴招为状元。这在殿试时有可能吗?这说明蔡蕴这个人非叫蔡蕴不可。由第二名硬是擢为第一名,做个侥幸状元,也是有缘故的。因为探花只是金榜题名,状元才是金榜题名荣登榜首,状元才是“荣名”。探花充状元,不就是差状元吗?黄岩话“差”“蔡”同音,都念“ca".差状元就是蔡状元、蔡荣名。泉,水源也。水、书黄岩话同音,都读“xu"(需)。水源即书源也。56回1527页“水”秀才,就是“书”秀才。75回2223页“我猜姐姐管情又不知心里安排着要起什么水头儿哩”。“水头”也就是开“书头”。这样,“蔡蕴,贱号一泉,侥幸状元。”就是蔡荣名蕴书源也。从这三个出处可以看出,笑笑生、蔡荣名、蔡蕴三个人是同一个人。所以说《金》作者就是蔡荣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