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子放炮仗 上个笑话还“没说完”,凤姐随后又说了另一个笑话: “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杆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 这个笑话的寓意最为深刻,首先,对于这次元宵夜而言,也正“对景”,故随后凤姐儿笑道:“外头已经四更了,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又说得众人笑的前仰後合,贾母吩咐道:“他提炮仗来,咱们也把烟火放了解解酒。” 其次,对于贾府而言,《红楼梦》第54回时已是“异兆发悲音”。这个“炮仗”指的是谁?是元春!此前一年元宵节后,元春作的春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该谜的谜底是爆竹,与炮仗同属一类。正如贾政看了该谜后心中所思:“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爆竹或炮仗都是元春富贵荣华瞬间即逝的命运写照。笑话中“抬炮仗的人”便是贾府的当家人,因此这个笑话象征着贾府虽有皇亲为靠山而显赫一时,但“一声振得人方恐”之后,即在元春失势之后,就如同“聋子放炮仗”一样,散了。 最后,对于整个封建社会,“抬炮仗的人”便是皇帝,他象个聋子。而王朝这个炮仗并不结实,“没待放就散了”。 怕老婆的汉子 第75回中秋夜贾母率众人在凸碧山庄赏月,命人折了一枝桂花来,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贾政为了讨贾母的欢心,只得说了个笑话: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 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 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贾政又说道: “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 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 贾政在《红楼梦》中是个表面上道貌岸然、端方严肃的“正人君子”,却说起这么个“怕老婆”的笑话,反映了他那卑俗的一面。 贾宝玉有个著名的“女人三变论”:“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第59回)为什么女人老了就成了死鱼眼睛?是因为沾染了男人的浊气。这个笑话中的“老婆”象征着朝廷,“男人”象征着贾雨村、贾政等热衷于“仕途经济”之道的人,只能给人一副穷酸相。偶尔想摆脱官场的纷扰,还得给朝廷“舔臭脚”。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