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诸字字形与人体诸部位之形 早期汉字以象形字居多,颇类图形。古人选用十个“图形文字”重组“人体”这一极为复杂的“图形”,这样的创意实在高妙。 古人创制“天干”之时,文字早已产生,他们要用“字形”组合“人形”,必然会考虑选哪些字用在这里最有表现力,最能表现人体的形象。这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他们选用字形非常成功,所选各字与要表现的人体部位在形象上十分相近。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巧妙关系—— “甲”:此字字形圆圆方方,极象人的头颅。且上边出头代表头发,下边出头与颈相连。 “乙”:笔画微曲而柔,且极简练,极象人的“脖颈”之形。若不选用此字,那么选哪个字能更好地表现人的这一部位,我看不好选了。 “丙”:此字字形最能表现人的双肩至手腕这一部分。我的感觉是,造字之初好像就是要用它表现人的上半身似的,若把里边的“人”拉长就成了“天”字。请注意:“手”不在此,“手”在哪里下文自知。 “丁”:用它表现“心口窝”,从古文、篆书字型来看十分形象。读者摸一下自己这一部位,便可知道这里是两胁与胸椎的结合部,保护着胸腔里面重要的脏器心肝肺等。 “戊”:《说文》说它是“中宫也”。那么用这一字形代表人的胸腔外廓这一“中宫”部位,再恰当不过。“戊”之右上象胳肢窝,右下象肋条。选用此字表现“胸肋”,构思奇妙令人叫绝。 “己”:“己”字的古文、篆书写法婉柔而曲屈。在人体,则腹部最柔,腹内“柔肠”更与“己”字相似。以此字形表现人的肚皮,巧妙无比意味无穷。 “庚”:此字出人意料地代表着男性生殖器。这是人们从前不知道的,而在我所画的这个“图解”中,此字的本义得以昭然揭出。 “辛”:《说文》说这个字的形状象人的大腿。初看此说不能成立,“辛”的字形与“大腿”确实难以产生联想。但是从“图解”看,用“辛”代表大腿乃是恰当至极,不但外形表现出来了,连骨头也表现出来了,并且髋关节(俗称胯骨)这样的细节都能相当精确地表现出来。 “壬”:此字的上半部与“辛”字的下半,正好组成人的膝部。且此字上半之“千”在篆书中写法曲屈,正可表现人膝部位屈折自如、富有弹性的特征。 “癸”:此字意味特别深厚。它的部首与“登”字相同,为“双止”,恰好是人的脚。且此字下部从“矢”、从“天”,加上“双止”之八出,共有十出,正好是十个脚趾。此字一共十画,更是巧妙无比。 ——请看,“图案”与“字形”之间,竟有如此神妙的对应关系!所用的字有些字是不可替换的。比如“丙”,比如“庚”,比如“癸”,不用这几个字就“画”不出人体相应部位的图形来。 在《说文解字》中,“甲”到“癸”这十个字虽然比较集中地放到一起进行解说,但许慎并没给我们画出“天干图”来。从“天干”产生到许慎著《说文解字》,年代相隔久远,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十分彻底,西汉时甚至连小篆以前的“古文”都已不能识读,因此东汉许慎研究远古学问,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向人们做一点简单的提示,显得散乱而不集中(《说文解字》是注释篆字的,书中附带注出的“古文”只有千余字)。这样,后人对“天干”本义的认识便一直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上,甚至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理解它。 今天我们将“天干”初步“揭秘”,这在文化史上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