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宏华 读隐秀小说《西游记》,常常需要向前提问题,向后找答案。比如,在刚刚“开清浊而立”的花果山上,怎么会存在一个有文字有家当的水帘洞呢?是天生一个仙人洞吗?是史前文明吗?不是。石猴进去时尚且“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那么,1、时间,它为什么恰好在石猴跳入的前一刻,突然人去洞空,而且洞主一去不复返呢?2、空间,它为什么恰好能够容下山里“千百口老小”的猴群呢?3、陈设,它为什么恰好配备了猴子最需要最喜好的家具呢?“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如此明显的人为造作,原始的猴子可以理解为“天造地设”,几经启蒙的现代人就该提出质疑了,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度身定制馅饼!——这个问号即是洞开《西游记》思想宝库的第一把金钥匙。 一、如来与弟子须菩提是内应外合的伙伴 石猴的时运似乎就是与众不同,不但纵身一跃即坐上了千岁王位,还一拍脑门就得到了修炼长生不老、七十二变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的机会。 我们不妨再向前提问,方寸山三星洞的祖师是谁?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悟空可以不顾,但我们读者须当深究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他是须菩提,佛祖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可他是受什么利益驱动不惜侵犯道家权益,悖逆佛家门户,私下设坛收徒呢?更为甚者,还培养了一个令玉皇大帝诚惶诚恐的大逆不道的徒弟孙悟空。也不知这位祖师哪世修来的洪福,身背三重罪业还能长期逍遥法外。按照正常逻辑,如来是慧眼观世、执法如山的佛祖,须菩提捏住悟空的嘴能瞒过任何人,也瞒不过如来。退一万步,如来即便有所不察,也该问问悟空师从何人。从他有信心打赌赛,认定悟空一筋斗翻不出自己的手掌来看,是很清楚悟空的功夫学自佛门的。然而,他却迅速抓住时机将悟空控制在自己的手心,大有杀人灭口的意味。对比鲜明的是,如来的二徒金蝉长老仅仅因为不专心听讲佛法,就被贬受九九八十一难。佛法为何出现了双重标准?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如来和须菩提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谁会去冒越抹越黑的危险问罪于自己的同谋呢?何况还能以距离说事:金蝉的罪过虽轻,却犯在自己眼皮底下;须菩提藏身于万里之外,难免疏漏。 我们继续向前提问,如来师徒为什么要内应外合“捉放曹”呢?政治图谋!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如来已在玉帝面前失宠,声望和地位不及儒教、道教的大佬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与天宫对应的唐朝初期也是改变了隋朝尊佛的惯例,重儒教、道教,轻佛教。于是,如来便指令弟子须菩提远远潜入西牛贺洲地界,伪装道家祖师先栽培一个有能力有野心大闹天宫的逆贼,既嫁祸于道家,又给自己带来表现的机会。果然,在儒、道束手无策之际,如来轻松就将悟空手到就擒。同场竞技,儒术(招安为官等手段)、道术相形见绌。之后,玉帝还特地为如来召开了“安天大会”,何等荣耀。原本偏安一隅的臣子立马功高震主。 二、祖师须菩提与悟空是貌合神离的师徒 实际上,就像悟空得到的功名、长生并非是免费午餐一样,如来的成功也不是一举手一反掌那么轻巧,他和他的弟子暗中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且看须菩提是如何欲擒故纵教唆孙悟空大闹天宫,支持如来“安天”的。 第一、贬他。祖师首先扩大悟空的外貌缺点,将他比作猢狲;次而降低他的辈分,赐姓为“孙”。从后面的效果看,这个双关姓妙用无穷,既授人以嘲弄之柄,又给悟空植下了仇世的种子,如同传说中的反骨。 第二、转他。须菩提利用悟空惟长生是求的心理,嘲讽道家的术门、流门、静门、动门不是“壁里安柱”,就是“窑头土坯”、“水中捞月”,只有其中与佛法相通的心门才能修得长生,“功完随作佛与仙”。包括给他取的“悟空”法名,也是为了潜移默化转变他对道学的痴迷,有朝一日弃道归佛。 第三、挺他。在所有弟子中惟独向给他传授源于仙道,又高于仙道的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筋斗云。这样,悟空就不但有逆反之心,还有了逆反之能。当悟空受到这种开小灶的礼遇后,对师父的用心也就不会怀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