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揭密玄奘取经途中如何克服语言障碍?(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是谁促使他西行取经的?
    玄奘西去取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小说以及后来的影视作品中是这么说的:观音菩萨在唐僧举办水陆法会时,试探他可会谈大乘法,唐僧正苦于在国内学不到大乘,很虚心地就向菩萨请教,菩萨就指点他到西天取大乘经普度众生,于是玄奘就主动向唐太宗请缨,踏上了漫漫西行道路。然而,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杨维中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西行者不止玄奘一人,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其中东晋僧人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国记》,更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另外促使玄奘西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玄奘早期活动时期是中国由繁荣的学派佛教向宗派佛教的过渡时期。玄奘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显露出了巨大的诠释差异,这种歧义百出不能统一的局面,对于佛教的发展是明显的隐患,作为弘法之雄杰,玄奘西行也就成必然。
    真唐僧胆识过人偷越边境取了经
    在后人小说演绎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玄奘结拜,对他非常支持。然而,专家给出的历史真相却出人意料,玄奘西行的主要障碍竟然是来自朝廷。
    杨教授说,玄奘的出行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是偷偷出关的。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不允许国人出境,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都未获准。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随丰就食”,于是玄奘混入灾民中,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但玄奘依然不为所动,即使后来多次被抓,最终都能顺利过关。真实的玄奘显示了其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完全和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不同。杨教授说,小说中其实将玄奘丑化了。
    没有本事高强的徒弟,金钵、金红袈裟也不靠谱
    玄奘西行过程中都带了什么上路?神话中说他不仅在路上收服了四大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还带了观音的三宝:锦蝠袈裟、九环锡杖、三个金箍,以及御赐的金钵等。但这只是神话演绎,现实的玄奘是否带了这么多东西,途中是否收过徒弟呢?
    杨教授说,玄奘一路西行得到很多人帮助,但不是徒弟,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徒弟的话,有一个叫石盘陀的人是请玄奘为他受戒的。史料上有这个人的记载。当时,玄奘潜入边关,苦于无人向导,正焦急的时候,得胡人石盘陀皈依玄奘受五戒。受戒后,石盘陀表示愿意跟随他送他过五峰,还送他一匹识途老马。但中途石盘陀又反悔了,害怕前途险远,一旦被发觉,自己也要死,玄奘宽容地将他放走了。于是玄奘又孤身一人上路。
    至于玄奘路上还带了些什么,杨教授说史料也无记载。观音三宝肯定没有的,金钵也不可能,钵应该有,但不可能是金的,应该是木制或陶制的。记者注意到,在后来演绎的《西游记》影视作品中,玄奘的袈裟和僧袍都是红色、黄色甚至白色。那么玄奘当时的袈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杨教授说,袈裟的颜色到宋朝时期才变得丰富起来,唐朝时期的袈裟是以黑色基调为主的,如青色、灰色等。玄奘西行时应该带有两种僧服,一种是便装,一种是正式的袈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