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途中他是怎么克服语言障碍的? 我们知道,玄奘是个伟大的佛学翻译家,他对印度梵文是非常精通的,但同时有一个问题可能令众人困惑,那就是:玄奘取经所到的国家语言都是一样的吗?玄奘在这些国家怎么跟人交流呢?在神话小说中,语言问题根本没有涉及,所有妖魔鬼怪、各路神仙都说一种语言,而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么多国家的语言玄奘都懂吗?他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杨维中教授说,在西行路途中经过的国家,如果语言不通可以找到侨民和商人沟通。而他的梵文,在国内一些名师那里可以学习,也有可能在国内拜外国僧人学习。但杨教授告诉记者,玄奘对语言的学习和佛教学习,是在印度系统完成的。 原来,在玄奘到达西天后,除了求取那里的佛学经典外,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兼习印度古代各种学说。《慈恩传》介绍,除了学习佛家哲学中的大小乘各派学说外,印度古典哲学以及论理学(因明)、音韵学(声明)、医学(医方明)、术数工艺(工巧明)等学科均在必修之列。而其中的声明就相当于语言学,玄奘杰出的翻译技能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征教授也告诉记者,初唐时期,各族混杂,在中国西部地区已经居住了大量从西域来的胡人,语言自然也五花八门,而玄奘西行前应该会做准备。而且,在玄奘西行的那么多国家中,很多当时也在中国管辖之内,如高昌国、龟兹、阿耆尼国等,都在新疆境内。 玄奘回国都是谁护送? 玄奘西去历经艰难险阻,那回来的途中是否也同样波澜壮阔呢?小说中对唐僧的归来简单带过,直接由如来座下的金刚搭乘祥云护送回国。回到大唐后,师徒四人受到热烈迎接,盛况空前。现实是怎样的呢? 杨维中教授说,玄奘归国的路途平坦无阻,而且有人护送,但不是神仙,而是由几个国家国王以接力形式护送回国。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七日,玄奘进至漕上,百姓闻声奔集,围观若堵,从者如云。迎接他的排场不比电视上小。 除了佛经,大师还给我们带回了什么? 大师最终带回了许多经书,除了经书,他还带回了什么?在《西游记》中,唐僧为换经书,还把御赐的紫金钵当作“人事”送给了佛祖。 送金钵那是吴承恩讽刺人间猫腻,是不可能的,但杨教授说,玄奘归来后,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佛学经典,还带来了丰富的异域文化。根据文献记载,玄奘总共带回经卷五百二十夹。除此之外,还得了佛像,肉舍利等。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在上述渡河失经过程中,除了经书还丢失了“花种”,也就是说他还带了很多异域物种回来。 大师归来后的真实生活怎样? 《西游记》的结局,说唐僧师徒将经书送回大唐后,又由金刚带回到西天,如来给几个人分别授了职位,那真实的情况如何呢?玄奘回国后被封为什么?之后的生活又如何呢? 杨教授说,大师是个淡薄名利的人,回国后,唐太宗曾让他还俗辅政,但被大师婉言拒绝,他的心思都在带回的经书上,要求做翻译工作。回国后大部分时间玄奘都是在做翻译工作。但玄奘回国后还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此书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状况,不仅给本国人开阔了视野,对印度考古界也提供了大量史料,现在几乎找不到一本讲古代印度问题而不引用《大唐西域记》的书,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任何其他书中都找不到的。 对玄奘生平所写的著作,知道的人大多以为只有《大唐西域记》,但杨维中教授说,玄奘还有几本著作不太为人所知,这些书都是在印度所写,并且如今都已失传,书名分别是《会宗论》、《制恶见论》和《三身论》。 麟德元年(664年),一代佛学大师圆寂。圆寂后,大师遗骨前往何处了呢?留下谜团。见习记者 戎丹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