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存天理,灭人欲”误解千年的儒家名句(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修闸期间,朱熹并没有按他的“级别”住在舒适的官邸里,而是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样,住在闸旁的百姓家里。有一晚,他宿在海边闸头洪亭长家里。夜深人静,月白风清,朱熹听潮起潮落,思筑闸之各种事务,心潮起伏,睡意全无。遂披衣起,在庭中踯躅吟哦,得七绝一首,题笔写在主人墙上:才到重阳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能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又有一次,他宿在下蒋村,与一陶姓老人探究兴修水利之事,这老陶是有学问之人,且德高望重,说起水利经验头头是道。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朱熹心里高兴,索来笔墨,亲书“静廉”真书二大字,赠予老人。
    朱熹在罗适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增加了水闸的科技含量。他悟出了一个“连通器”原理,以保持水位的平衡一致。他对建闸具体执行官蔡镐说:南监(属新河)的五个水闸,基底石必须齐平如一,使河流五道俱通,若一闸稍低,水流都会涌到这个低的水闸去,久而久之,这个水闸必定会淹坏,其余的水闸也要废弃了。
    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怎样才能做到“基底齐平如一”呢?武学博士蔡镐想出个法子,他们在新河北边的披云山的烽火台上树起旗帜,放置铳炮。挑了个大潮日子,每个闸处都派有专人守候。蔡镐自己手执红旗守候在海边,待到潮水退到最低位置时,他挥动手中的红旗,烽火台接到信号,立即倒旗放铳,五闸的守候者们都听到看到了,都在这统一时间里划定统一的水平线,然后就按照这水平线打基建闸,那么五闸就齐平了。
    在官民一齐努力下,短短的几个月内,中闸、北闸、麻糍闸、下卢闸等四座闸桥初具规模。
    他们还别出心裁搞了个“爬梳之法”,每个水闸,都配置了一个梳状的耙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耙去杂草,梳去淤泥,洗涤净闸门闸槽,保持闸门的启闭自如。使“其间田亩70余万,尽为膏腴。”
    朱熹曾振振有词地说:“水利兴则黄岩无旱潦之灾,黄岩熟则台州无饥馑之苦”。世世代代的台州人都不会忘记这几名话,有识之士认为朱熹这话,最为“洞究利害”。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么苦干实干的朱熹,对官僚们歌舞升平骄奢淫佚的生活,当然是深恶痛绝的。
    有个女子叫严蕊,字幼芳,是南宋初年台州大腕级官妓。洪迈《夷坚志》第十卷里说:“台州官奴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周密在《齐东野语》称她“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因此,严蕊红极一时,大小官吏、富豪乡绅都以认识她为荣,求人办事,也常常通过她去开后门。
    当时的台州太守叫唐仲友,字与正。唐仲友也是个学者,且风流倜傥。唐仲友也很迷恋严蕊,鉴于自己一把手的身份,不敢轻易造次。但凡有朋友来,必召她歌舞侍宴。严蕊秀色可餐,大家都觉赏心悦目。那严蕊的确是有点才华的,有一次,唐与指着窗外盛开的桃花,以“红白桃花”为题,命她题词一首。严蕊略加思索,挥笔填就《如梦令》一阙: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吟咏罢,众人拍手叫绝。唐仲友高兴极了,当即赐其锦帛两匹,端砚一方,外加纹银二十两。从此,两人卿卿我我,吹弹唱和,难舍难分。
    宋朝有法律规定,凡官府举办酒宴,可以召官妓歌舞佐酒,但不得留她们过夜伴宿,违者律处。这跟现在的嫖娼是高压线一个道理。朱熹正为治水之事绞尽脑汁,寝食难安,唐仲友却在那里花天酒地,不管百姓死活。朱熹很是愤懑,就上书弹劾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这一招应该是很厉害的,不但揭发了唐仲友的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还揭发了他是黑社会黑势力的后台老板和靠山!可是唐仲友的姻亲王淮是当朝宰相,他把奏章压下了,朱熹不顾死活的连着上书十次,终于免去了唐在台州的职务。
    因为是高官和名妓的风流公案,特别引人注目,新闻价值很高。人们奈何不了唐仲友,就在严蕊身上大做文章。严蕊被关起来了,要她招供和和唐的不正当关系。据说严蕊只承认:“陪酒陪唱陪赋诗作画是有的,决没有陪睡觉。”严蕊被打过两次藤条,始终不肯招供和唐仲友的床第情事,因而名声越来越大。
    严蕊是不是真的坚贞不屈?历史上颇有争议。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狱吏诱供说:“你干嘛那么傻,早一些承认了,省得受皮肉之苦。”严蕊却认真地回答:“我是低贱的妓女,就是与太守有私情,也不至判我死罪。只是是非不能颠倒,为了减轻我的罪名,而去诬陷士大夫,我是死也不能这样做的!
    文人雅士更是抓到了创作题材,又是写小说又是编剧本的。把个朱熹说成是争闲气的大儒,把个妓女宣扬成了侠女烈女。朱唐之争,两败俱伤,唐仲友朝中有人,只是平调到江西而已,朱熹在台州也只待了9个月就被调走了。这真是我们台州的一个重大损失。
    唐严的这段风流公案,后来由岳飞的三子岳霖接着审理。岳霖有点同情她,准备将她放了,他问严蕊,释放后准备到哪儿去?严蕊当堂上口占《卜算子》一首: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这朱夫子到底是个读书人,除了一身正气,还有点书呆子气。朝廷让你治水,你就只管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好了,干嘛擅权去管别人的私生活?何况是台州一把手的私生活?你屡次上疏唐仲友违法扰民,这大概也算是“灭人欲”吧,但官员们都沆瀣一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一个出头椽子,不烂你烂谁呢?
    朱熹在我们台州只耽了九个月,就被调走了。这不,治水只治了一半,水闸也只建了四座,如果能干满一届两届,可以为台州做出多少贡献啊!
    朱熹这辈子,刚正不阿,敢于向最高权力机构开火,又和贪官污吏们水火不相容,所以他的仕途上一直磕磕碰碰。他18岁高中进士,以后的50多年的时间里,做官只做了七年,而真正待在朝廷伴驾的时间则只有46天。更多的时间,他都醉心于教育事业,他也只能做他的教书先生,他在台州短短的几个月期间,还几次跑到仙居桐江书院去上课呢。
    但是,朱熹治水功不可没。
    据宋《刘宽浚河记》载: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为常平使者,又一次来到台州。因为朱熹的心里有个台州情结,有个治水情结。台州的水闸没有完成,一直让朱熹牵肠挂肚食不甘味寝不踏实。他终于回来了,回到我们台州来了。他一来,就召集有关人马,接着干他的未竟事业,他着手增置回浦、金清、鲍步、蛟龙、陡门等六闸。他和下属们经验丰富,成竹在胸,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苦干,终于圆满地把这六个水闸造好。
    和以前造的四个水闸加在一起,朱熹在台州造了十处桥闸了。这十个闸(有些资料上仍称六闸),保证了温黄平原七十余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排涝,保证了我们台州农民的丰收和温饱。真所谓“温黄熟,台州足”啊。
    朱熹修闸的壮举,在台州流传甚广,妇孺皆知,并被记入了史册,成为后代官员们学习的楷模。明嘉靖年间,台州知府周志伟,率领黄岩知县方介、太平知县曾才汉一行,来视察朱熹当年的水利工程。他们走了几天几夜,发现河道因长久未浚,海涂淤涨,堵塞了;河闸也因为没有专人管理,牛踩人踏,闸桥断裂了,闸板朽烂了,再也不能用了。周知府急了,赶忙向朝廷奏疏,要重新修闸,并历举朱熹当年造闸的功绩,要求政府拨下治水款项。他在奏章上写道:“金清、迂浦、周洋、黄望、永丰、细屿等六闸,知为朱文公遗迹,锐意修复。”周志伟还盛赞朱熹的治水之策的英明,锐志向他学习。并褒扬众水闸的功能是“潦则泄之,旱则蓄之,潮则捍之。”水利的确是农业的命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