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士分等级:行已有耻,不辱君命,方为高士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问:“怎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说:“做事的时候有知耻之心,出使诸侯,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敬父母,乡党们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接着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做到,做事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最后问:“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饭桶,哪里算得上呢?”
    士,是对贵族的称呼。在孔子这里,赋予了士以道德的含义。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来看,以品行为标准,士可以分为三种层次,高等的士,中等的士,低等的士。
    高等之士有什么行为表现呢?行为廉洁而知耻,出使他国不辜负君主所托。
    何为知耻呢?《论语集解》云:“有耻者,有所不为。”《皇侃义疏》云:“当其宜行,则耻已之不及,及其宜止,则耻已之不免。为人臣,则耻其君不如尧、舜,处浊世,则耻独不为君子。将出言,则耻躬之不逮。”
    有耻者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见好的言行,以自己做不到为耻;发现不好的言行,以自己不能避免为耻;替君主做事,以不能帮助君主成为尧、舜之君为耻;世道不太平,以不能成为君子为耻;说出来做不到,以之为耻。
    
    出使他国不辜负君主所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痛斥无耻之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无耻!
    有羞耻之心,才可发奋图强。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羞耻对于人关系重大,那些为了私利投机取巧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能赶上别人呢?
    中等之士行为有什么表现呢?宗族的人称赞他孝敬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
    怎样的士是低等之士?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有结果。
    儒家强调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此处为何把行为廉洁,不辱君命放在孝悌之先呢?这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
    高等之士,是把国家、社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有耻,是指位高权重的士人不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是指士人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当便宜行事,以国家的利益为准。
    
    儒家的家国情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观念?因为儒家对西周的政治继承得最为完整。西周初年分封天下,视天下为一家,各诸侯邦国又是众家族之大家。第一等的士人位列公侯卿相,对维护社稷的和平与安宁,国人的幸福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高等之士,他的人生目标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如孟子所言:“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次一等的士是什么呢?他能使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基础是什么,就是孝和悌,孝使老人得安乐,悌使兄弟妯娌相和睦。中国人最强调的是家庭的和乐,即使外面风风雨雨,有一个温暖的家,再苦再累也不怕了。
    基督教有教堂,佛教有佛寺,道教有道观,儒家有什么?儒家有家,儒家把生命的安顿放在家庭里面。对于一个古代中国人来说,恐怕最大的惩罚是被赶出家门,死后不得入祖坟。因此,中等的士,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已经很了不起了。
    低等的士,说话守信,行动有结果。这有点个人主义了。子路曾经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子路是个勇武之人,行动起来往往忘了后果,所以孔子提醒他:“家有父兄在,怎么能一听到就去做呢?”说明什么?儒家认为个人的言行不能只考虑个人,还应该考虑对家人带来的影响。说话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行动不考虑可能给家人带来怎样的后果,只追求个人的小恩小信,称心快意,只能说是普通的士了。
    不同的士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只考虑个人的小恩小信、快意恩仇是最低等的士;能为家庭负责,为家族负责,惠及乡邻,造福一方,是中等的士;而最高境界的士,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他胸怀的是家国天下。
    
    斗筲之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向孔子请教了士的问题,最后问了一句:“今天的从政者如何?”言下之意,今天位居庙堂之上的执政者,他们算是哪种士呢?孔子不屑的回答:“哼,全是饭桶(斗筲之人),不值一提。”
    斗筲,是竹编的一种容器。古人生活乃聚族而居,吃饭的人口多,所以用斗筲盛饭。孔子用斗筲来形容当时的执政者,是对他们极大的批判。孔子生活的时代,世官世守是主流,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权贵,忘记了祖宗为国家社稷尽忠负责任的精神,不学无术,贪图享乐,醉生梦死,家国的崩溃就在眼前,他们却无动于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