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妨成立礼宾部【原标题】 作者:杜吹剑(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2011-04-07 环球时报 摘要:政府应该在国家层面成立礼宾部门,重视对祭祀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之“三祭”礼加以发展创新。 近年来,尤其是在清明节期间,各地兴起了各种祭祀活动,这与政府日益重视传统文化有关,也说明传统价值在民间有着深厚土壤和巨大的需求空间。可令人遗憾的是,此过程中出现大量急功近利的行为,有些地方把祭祀天地、圣贤的典礼,变成了吸引游客观光的表演活动。如今年清明节期间,在京的历代帝王庙、孔庙和国子监举行的祭祀活动。而今年春节在天坛举行的“祭天盛典”,主办者天坛公园管理负责人毫不讳言活动的表演性质。 不得不说,诸如此类的祭祀表演秀,是对祭祀对象的不尊重,与祭祀的目的背道而驰,是一种“失礼”行为。据《礼记》载,祭礼属“吉凶军宾嘉”五礼之首的“吉礼”。中国人自古至今首重祭礼,认为祭礼是教化之本,通过推行礼乐教化,可达到治人之目的。因此,祭礼在历朝历代备受重视,成为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是祭礼的核心精神。《礼记》云:“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行祭者惟有以“敬”为先,才能真诚缅怀受祭者,感恩并进而弘扬受祭者之功德。这与孔子强调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要彰显“祭思敬”之价值意义一脉相承。 而且,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三祭”,其所蕴涵的精神义理是报本反始、不忘其初。“三祭”所体现的对天地生生之德、祖先生育之德、圣贤教化之德的感恩之义,其实质是对人的生存本源、生命本源和精神本源的关切与崇敬。正因为祭礼重在呈现人的崇敬之义,故而在祭祀礼仪上,财物的丰厚和程式的繁多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献祭者所持的态度。 尤为重要的是,祭礼倡导人们不可忘本的同时,还强调要身体力行去报本、厚本,这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孝悌,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和顺,在政治生活中则是忠义。祭礼的现世性、人文性的教化意义,由此可见。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纪念、追思、悼念、公祭活动,但作为祭礼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仍具有团结同仁、振奋人心、弘扬文化的意义,这也是祭礼的教化意义被后世不断提倡和重视的原因。因此,政府应该在国家层面成立礼宾部门,重视对祭祀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之“三祭”礼加以发展创新,比如恢复在天坛的祭天典礼,除了继续强调感恩天地之德的内容,同时还可加入呼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祈求世界和平的内容。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唯有真正认识到祭礼具有的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弘扬人类群体生活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正本清源,才能避免不断出现的将祭礼外在化的各种表演秀,在因革损益之后,使祭礼再度焕发生机。▲(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始网址: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1-04/1612676.html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