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刘强】花言巧语不可靠——《论语新识•学而篇》第三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刘强 参加讨论
刘强

    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笔名留白,西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阳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古诗今读》、《世说新语今读》、《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等十余种。
    

    花言巧语不可靠——《论语新识•学而篇》第三章
    作者:刘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廿四己酉
              耶稣2016年9月24日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今注】
    ① 巧言令色:好其言语,善其颜色。巧,好。令,善。《尚书·皋陶谟》:“巧言令色孔壬。”按:孔,甚也;壬,佞也。
    ② 鲜(xiǎn)矣仁:很少有仁德。
    【今译】
    孔子说:“用花言巧语、谄颜媚态取悦他人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
    【今读】
    上章以孝悌论仁,此章承之,以言色论不仁。一正一反,互相发明,编者匠心,居然可见。
    孔子之学,彻上彻下,且宏且微,故可大可久。一方面,夫子厚德载物,不知不愠,忠信而恕;另一方面,又能洞悉人性,明察秋毫,直言无隐。《礼记·仲尼燕居篇》“给夺慈仁”句,郑玄注称:“巧言足恭之人似慈仁。”花言巧语、谄媚阿谀之人,心非而口是,阴违而阳奉,极易骗取信任,非洞明世事、仁智兼备之人难以识破其庐山真面。朱熹《论语集注》(下称《集注》)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又引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也就是说,如正面把握“仁”有困难,则不妨从反面观察:巧言不直,令色不正;不直不正,仁德自少。故孔子在“君子有九思”一章中主张“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忠言温色,正是对治“巧言令色”之病的最佳处方。
    这里须注意,孔子只说“鲜矣仁”,未说“亡矣仁”,朱熹以为:“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朱子所言有理,然亦失之绝对。须知孔子“不为已甚”,又能杜绝“意、必、固、我”之病,故其言直而不絞,怨而不怒,对巧言令色者亦留有余地。孔子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认为仁德亦人之天赋,非由外铄,无人不具,唯君子可以存养而不移,“巧言令色”之人,以谗佞取悦于人,习性渐深,故仁德日蔽而日鲜,学者可不慎乎!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大科目,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所谓“孔门四科”。“言语”紧随“德行”之后,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德、言二者,又有内外、主次、真伪之别,故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说:“巧言乱德。”夫子此言,实亦来自生活实践,甚至来自人际挫折。其弟子宰予巧于辞令,而尝昼寝,孔子见而叹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人之言行舛错不一有如此。又《庄子·盗跖》说:“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孟子·滕文公下》亦引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肩,做出一副谄媚的笑脸,这样的人真比夏天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盖人心叵测,言语越是悦耳,脸色越是宜人,其动机和诚意就越是可疑,甚至必须警惕!孔门察言观色、知人识人之道,于此可见矣。
    今按:儒学不像西方哲学,动辄下定义,做推理,而是来自生命的切实经验,当下体悟,目击道存,其所凝聚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智慧,真可谓“放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就此而言,儒学绝非知识象牙塔里的高头讲章,而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需之学”、人人切实可行的“人伦大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