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形容君子“温其如玉”? 来源:王玉兴书友会 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一月廿五日乙酉 耶稣2016年1月4日 《诗经·秦风·小戎》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是一位女子在思念自己从军打仗的丈夫。在诗中,这位女子把自己的丈夫比喻成温润的玉,是在说自己的丈夫为人淳厚、性情温和。在后世的演变中,“温其如玉”就成了衡量男子是否能称为君子的标准。 诗经·小戎 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先人用玉来比喻君子,与我们尊崇的儒家审美倾向息息相关。 儒家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诸侯侵伐,社会混乱。孔子有感于此,追述西周初期周公制定的礼仪,提倡出一套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如果每个人都收敛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社会就又重新回到和谐有序的状态当中。“收敛、克制”就是儒家审美倾向的出发点。性情温和,举止优雅,心地淳厚,这些都符合“收敛、克制”的标准,于是人们就称这类人为君子。 玉云纹剑首 玉的特征是温润,没有夺目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这与儒家强调的“收敛、克制”是相符的,于是自然而然,人们就把君子的品行和玉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君子如玉这种比喻。 在历代儒家作品中,有很多都对君子和玉的关系作出过详细阐释。 如《礼记·聘义》记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礼记》把君子和玉的特质各自分为十一类,并逐一进行类比,可见在古人心中君子和玉的相似性有多大了。 许慎在《说文》中把玉和君子相同的特质分为五类:“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我们可以看到,在许慎这里,玉的特质已经和儒家倡导的“仁、义、智、勇、洁”等核心道德规范联系起来了。 后世君子皆以玉反观自身,看自己是否符合儒家道德规范,于是,佩玉成为了君子仪容的重要内容之一。君子佩玉,是为了观玉以省察自身,举手投足之间玉相互撞击的声音也能时刻提醒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温其如玉”的标准。(杨宝珠 美术设计:施希茜) 收敛 克制 君子皆以玉反观自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