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精义》前言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大学><儒行>精义》前言
    作者:余东海
    来源:节选自 余东海著《<大学><儒行>精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廿八日己酉
               耶稣2017年7月21日
    
    一、《大学》精义—最伟大的学问
    前言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程颢、程颐特别重视《大学》,曾分别加以改编,使之独立成篇。朱熹在二程改编的基础上编排,分为“经”、“传”,作成章句,加以注释阐发,将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朱熹认为其中“经”是曾参记述孔子的话,“传”是曾参门人记述曾参的话。
    朱子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章句序》)大学,大人之学。西周官学有小学大学之分,教学次第从小学升大学。《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诸侯国接受天子办理文化教育事业的命令,然后设立学校。小学设在王宫南南方的左边,大学设在郊外。天子设的大学叫辟雍,诸候设大学的叫泮宫。
    《公羊-宣公十五年》注:“父老教于校室,八岁者学小学,十五岁者学大学”。《白虎通-辟雍》说:“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太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太学,学经术。”
    大学之道,指大学的原理、宗旨、方针等,也指大学所教人的次第、内容和不同阶段的目标。《学记》第四章说:
    “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意是说,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术(sui)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京都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经书的能力,辨别他们的志向;第三年考查是否勤勉于学业、友爱同学,第五年考查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是否尊师;第七年考查研讨学问的造诣与交友之道,合格者为小成。第九年,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下学上达,大本确立,道德不退,谓之大成,即达到了大学的最高成就。
    可见,古时大学除了提升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德性、养成人格和化民成俗、近悦远来的政治能力。
    熊十力先生曾释《大学》首章,高度评价说:“不悟六经宗要,读《大学》可悟其宗要。不得六经体系,读《大学》可得其体系。不识六经面目,读《大学》可识其面目。不会六经精神,读《大学》可会其精神。三纲领八条目,汉唐诸儒皆莫能解。程朱始发其蕴,至阳明而阐其理要。余今采二派之说,而为疏决如右。
    ”(《读经示要》)可惜熊先生仅解释首章而止,东海特继之疏解全文,以昭后学。
    《儒行》:仁本主义豪杰榜
    前言
    《儒行》应是孔子周游列国自卫返鲁时作,或是与鲁哀公的对话后弟子所记。这篇经文是《礼记》第四十一篇,《家语》第五篇,两篇个别字句有差异,兹据《礼记》。郑玄说:“以其记有道德之所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儒,含有优秀、和谐、能安人服人等义。
    一般介绍是:“全篇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自立、容貌、近人、刚毅等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儒者应有的风范。”或者说:“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云。
    这是不对的。《儒行》展示的并非一个儒者的风范,而是十六种儒行,即儒者的道德行为,有的谦恭,有的刚毅,有的宽裕,有的忧患,有的平易近人,有的特立独行,守死善道,各具特色,气象万千,但都属于儒门中人,都有豪杰之气,都是真儒无疑,故孔子最后统之以仁。
    在《荀子·哀公》和《孔子家语·五仪解》中,鲁哀公曾问孔子怎样任用士人治国。孔子说人有“五仪”,即根据道德层次分为五个等级: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儒行》中所介绍的儒者,圣贤君子士人各种级别都有,最低高于庸人。
    古人云,先为豪杰,后为圣贤。士人可谓豪杰之雏形,圣贤则是豪杰之大者。本经介绍了大大小小十六种豪杰,我名之为“仁本主义豪杰榜”。
    二程认为《儒行》并非孔子所说,说《儒行》:“此书全无义理,如后世游说之士所为夸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又说:“《礼记》之文多谬误者,《儒行》、《经解》非圣人之言也。”(《二程粹言》)所说理由不成立。《儒行》只是如实介绍各种德行,并未加以评判;虽然有些行为表现境界不高,但总体符合儒家原则。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高度称赞《儒行》并驳程子:
    “此篇是孔子为其教所定之行,如佛之有百法明门,禅之有百丈法规。考后汉人行谊,皆与之合。而程子讥为汉儒之说,此不知孔子教术之大者也。如儒有上不臣天子,樊英实行之,而朱子以为行之大过矣。人性万品,而以一律限之,自谓析理于秋毫,岂知圣人之理,广博无量,不可以一端尽哉?”
    章太炎晚年对《儒行》一篇也很甚重视,讲学苏州期间刊有《儒行大意》流通。其中一节小注中说:“凡言儒者,多近仁柔。独《儒行》记十五儒,皆刚毅特立者。窃以孔书泛博,难得要领。今之教者宜专取《儒行》一篇,亦犹古人传授《孝经》也。”章太炎学问欠深欠正,一生很不儒家,但此言说的不错。
    熊十力先生在《读经示要》一书中特别突出《儒行》,将之与《大学》相提并论,予以高度赞肯:“《大学》《儒行》二篇,皆贯穿群经,而撮其要最,详其条贯,揭其宗旨,博大宏深。”又说:“经旨广博,《大学》为之总括。三纲八目,范围天地,乾坤可毁,此理不易。续述《儒行》,皆人生之至正至常,不可不力践者。”
    对于《儒行》,古今有不少注释解读,以熊十力先生在《读经示要》中的疏释最佳,然亦有些不够到位之处,如对有的句子,刻意深解;对有的儒行,过度美化。
    兹在前人和熊先生基础上再予疏解,以求如理如实,尽善尽美。
    对《儒行》的解读,是东海儒经诠释系列之一。儒家的优秀,本之于原典和原教旨,不是诠释出来的。但是,如果诠释有误或有偏,流弊堪虞。由于家天下制度越到后来,政治重心越会向君上转移,汉朝以后尤其是元明清时代,儒家的诠释,往往有所偏离,有失中正,例如现实精神有余,理想光芒不足;或贵民有所冷淡,忠君一味强调等。因此,对儒经进行现代而正确的阐释,是当代儒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例如,本经四次说及忠德,都不指向君主或不限于忠君。与后来侧重于忠君不同,在儒家原典中,忠的意思是把心放中正,外忠于人和事,内忠于自心良知。《中庸章句》:“发己自尽为忠”云。
    有学者认为:“原始的经书怎么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允许后人对经文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只要允许与时俱进的诠释,恶典也可以解释出善义。”东海曰:诠释固重要,经典原文更重要,两者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恶典纵被解释出善义,锯箭法而已。恶根未去,品质仍劣,但有条件,便会复发。何如儒经,大中至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