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历史上的教师节: 首个官方教师节为孔子诞辰日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淇河晨报 新华每日电讯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列上,就可以看出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然而,“教师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当时官方规定的教师节为孔子诞辰日,当时的邮政部门还专门发行了以孔子活动为内容的“教师节纪念邮票”。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民国时期教师节纪念邮票
    民间6月6日教师节的发起
    民国时期的“教师节”起源于民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1930年,邰爽秋到河南农村考察时,目睹了农村、城镇经济的衰败,于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发展民众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生活水平。1931年5月,他联合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程其保,南京一中校长李清悚等人发出倡议,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当时,该倡议得到了南京、上海教育界数百人的响应。1931年6月6日,邰爽秋联络南京、上海教育界人士260余人,在南京中央大学致知堂集会,举行了第一个教师节庆祝仪式,发表了《教师节宣言》,提出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邰爽秋
    《教师节宣言》发表以后,全国各地闻风响应,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界为有“教师节”而欢欣鼓舞。此后数年,每年的6月6日,各大城市的教师都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一些教育专家、教师撰写文章在报章杂志上讨论这个问题。一些报刊也纷纷报道有关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当时还有人写了《教师节歌》,但是,当时邰爽秋等人的提议并未获得中央政府的明确批准。虽然在第一次教师节庆祝大会时,中央党部及教育部均派人参加,但国民党政府对此节日“未便照准”。在随后几年里,各地不少教师联名向教育部呈请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但都无果而终。
    官方首个教师节为孔子诞辰日
    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教师节,缺乏政治力量的推动,发展异常艰难。郁达夫在教师节由民间转向官方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郁达夫从1939年1月9日开始主编《星洲日报》早版的《晨星》副刊和晚版的《繁星》副刊。次年5月27日,他在《晨星》上发表《教师待遇改善问题》一文,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改善教师待遇而呼吁。郁达夫的建议和设想,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还颁发了《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这种说法的教师节是中国政府法定的第一个教师节。
    1939年庆祝教师节活动之际,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发表了《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当时未沦陷的省、市、县,都按照重庆国民政府的要求举行纪念活动,或召开教师节纪念大会,推行识字运动。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借教师节举行“献金”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抗日活动,我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也举办了各种庆祝教师节的活动。1947年8月27日上午,蒋介石亲自在朝天宫主持了祀孔及教师节纪念仪式,会上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张继讲述了孔子言行及孔子的学术思想,当日下午,又分别在玄武湖、励志社礼堂举行了尊师游艺大会。这一天,其他一些省市也举行了有关纪念活动,中华邮政专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该邮票全套共有4枚,图案分别为孔子头像、杏坛、至圣墓和大成殿。其中,第一枚孔子头像邮票受到邮政部门官员的重视。这套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题材的邮票。
    
    9月10日教师节的由来
    1948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逆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各大城市的学潮运动风起云涌。1948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当年教师节的纪念办法,要求各省市“约集教师举行座谈会,讨论有关疏导当前学生运动及防止职业学生操纵学潮各项问题”,防止“学潮”成为教师节的主要内容。
    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期所定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不过,“五一”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文革”期间,“五一”教师节渐渐被淡忘了。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教师节。
    人物
    邰爽秋(1897~1976),字石农,江苏东台人,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他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留美,入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他历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大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战时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他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后,他曾先后在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校任教。尽管在大学任教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郁达夫对教师有着深切感受。1938年,郁达夫赴新加坡参加并领导当地华侨和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详细 >> >> 纪录片/陈立夫,国民党政坛的一段传奇 凤凰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