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 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的纪念活动。 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祭孔简介: 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释奠于先师,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不过当时所谓的先师,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凡是过去对教育有贡献,目前已经过世的教师,都是师生祭祀的对象。 后来,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即为深远,所以释奠的对象逐渐以孔子为主。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称为“先师”以后,释奠便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了。 祭孔典礼的历史沿革 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派遣大司空宋宏到曲阜阙里祭祀孔子。这是帝王派遣特使祭孔的开始。 在此以前,所有祭孔典礼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到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明帝赴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这是祭孔有配享的开始。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清代,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祭孔日定在9月28日的原因 公元纪元的9月28日作为孔子诞辰日,历来存在争议。 孔子诞辰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崔东壁在《洙泗考信录》中曾做过考证,据《春秋谷梁传》定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月21日;《孔庭纂要》说是8月27日。此外还有公元的10月9日、10月3日,等等。中国古代祭孔,都以每年农历8月27日作为孔子诞辰。民国期间,政府曾定夏历 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西元9月28日。这已为传统习惯,人们从心理上已经认可它,再争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6月23日题为《天文推算解疑案,孔子诞辰有新说––江晓原推定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中国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的生卒年份有新说。曾解开“武王伐纣”日程之谜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日前运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出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于公元前479年3月9日逝世。这一结论与先前一般认为的孔子诞辰年份相差约一年左右。 有关这位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确切诞辰在历史上争论已久。唐代司马贞曾在《史记索隐》中感叹:“《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本世纪则出现几种观点各持一端的局面。目前比较流行的孔子生年,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得出,即公元前551年。但这一结果与《史记》下文叙述孔子卒年的说法并不吻合。此外也没有孔子出生的确切月、日记载。 江晓原在考察《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等古代文献时发现,孔子出生当年都有庚成日食的记载。在天文学上,日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同时又是可以精确回推计算年份与日期的天象,成为解决孔子诞辰问题的科学坐标。回推计算表明,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在曲阜确实可以见到一次食分达到0.77 的日偏食,且这天的日干支恰为庚戌。在此基础上,江晓原经过严密的天文学计算,最终推定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即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孔子诞生;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即公元前479年3月9日,孔子去世。这一结果与《史记》中“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的记载十分吻合。 江晓原认为,现代天文学提供了确定历史年代的一种科学手段。在此之前,他采用考证天象和回推年份的方法,重现“武王伐纣”的确切日程表,为确定我国古代商周年代设立了至关重要的标点,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江晓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他领导的课题组掌握着国际天文学界最先进的长时间星历表数据库和计算软件,能够进行大量严密的天文学计算。 此次江晓原给出孔子诞辰的结论,给孔子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参考,目前已引起多位专家的重视,并有可能影响各地纪念这位古代思想家的日期。 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八月上旬丁日,为祭孔日,称为“丁祭”。每当春秋此日,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集大成殿祭孔,仪式隆重,庄严肃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