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 迈进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大门,沿红石大道一路缓缓向上,前方一座巨大的淡黄色木制牌坊矗立在凤凰山麓。正面匾额书写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背面写着“辟门吁俊”四个大字。这座木构牌楼是2010年10月6日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90年校庆时重建。“惟楚有材”牌坊原在百米之外的楚材街上,1958年因风雨倾圮。 汉阳贡院牌坊:“违规”的考试地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所在地过去曾经是学府,宋初设县学,后设州学,明洪武年间始建贡院。 武昌贡院是当年湘鄂两省唯一的乡试之地,历来受到主政官员的重视。据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校友、现香港科技大学大二学生迟浩介绍,贡院初建时规模不大,仅在大门上题有“天开文运”。永乐年间,贡院首次修缮、扩大。在贡院街(今楚材街)上,第一次修建了牌坊,上书“腾蛟起凤”四字。这可能是“惟楚有材”牌坊的前身。 清康熙三十一年,在湖北布政使李基和的主持下,贡院拓基增容,借此“惟楚有材”代替了“腾蛟起凤”。乾隆十五年,贡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嘉庆十八年,张映汉上书朝廷要求重修贡院,获拨款工程银壹万壹千柒百柒拾贰两用作贡院房舍与建筑的翻新。贡院规模达到最盛。 可惜好景不长,太平天国势力兴起,武昌城深陷战乱。咸丰三年,贡院及背后的凤凰山被清军作为据守武昌城的险要堡垒,城破之后被太平军大肆破坏。贡院牌坊、门楼毁于一旦。五年之后,在湖广总督的带领下,拥有一万一千间考棚的贡院重建完成。 曾国藩题写的匾额 在这一年,曾国藩路经武昌,为重建的贡院牌坊题写“惟楚有材”之匾。 据清代乾隆年编修的《江夏县志·贡院图》记载:贡院坐北朝南,有三座门楼,系木栅构成,门柱高两丈多。三座门楼中,第一门题“辟门吁俊” ;第二门题“天开文运” ;第三门题“朱衣点首” 。牌楼依阶而列,一派繁盛景象。 据说,读书之人路经牌坊时都会低头含胸,以示谦卑之意。当时的牌坊之下,大多来往的是读书人,三年一次的乡试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坊间传言,这个牌坊高逾二十余尺,一直都是楚材街上的地标,千米之外亦可以清晰望见。旧日武昌城中文人聚首,通常以这座用飞檐翘角琉璃瓦覆盖的门楼为指向。 据武昌实验中学校史介绍:1958年前,离校门百步之遥的楚材街199号门前,这座闻名荆楚大地的木制牌楼,四柱三门,双层飞檐翘角,琉璃瓦,北面书“惟楚有材”、南面书“辟门吁俊”,为红底斗大金字。直到1958年被大风刮倒。 俱往矣,贡院这段600多年一唱三叹的历史,如今雕刻在实验中学教学楼的一整面大理石墙上…… 新牌坊下的课桌 新牌坊建成,成为学校标志。不久,有个学生与之亲密接触,传出一段小插曲。2011年高考前,高三文科班有个聪明、调皮的学生,某天为学习与老师发生冲突,一怒之下,把课桌搬到牌坊下复习。那段硝烟弥漫的备考日子,全校师生每天眼见着这个犟脾气的学生在散发着油漆味的“惟楚有材”的牌坊下大声读课文。突然一天,狂风大作,牌坊顶层轰然倒地。学校重新修建了顶层,并以传统的“霸王衬”的工艺为之加固。后来,这个学生高考成绩名列学校第二,被香港某知名高校全额奖学金录取。大家都笑称,这个学生强大的气场如龙卷风般袭击了牌坊! 穿过热闹的汉阳公园,一路向南,穿过第五医院、天主教堂、显正街,寻找这条古老的街道上贡院的牌坊,一连问了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只说曾有个贞节牌坊,1960年代拆毁。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插入一条小巷,一位在阳光下打着盹儿的老居民,非常热心地指路,但不知牌坊故事。 共勉街30号的一家酒店后面,贡院牌坊就静静地立在那里。青石筑就的六柱五间式牌坊,高约4米,宽约10米,古典花纹饰基,南向啸天的石狮居首。据说,牌坊原名状元门,在1980年代因周围建房而西移。1993年武汉市政府公布共勉街牌坊为优秀历史建筑。 这里曾是汉阳县学所在地,明清时曾为贡院,定期举办乡试。然而以县学设贡院、办乡试,其实算“违规”。据文献记载,有关部门因此改造县学,门口建起这座石牌坊。 牌坊下停靠几辆落了灰的轿车。世事变迁,曾经让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牌坊,如今独守着自己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