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李汉秋:不妨设中华情侣节、母亲节、教师节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国缺少像西方那样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不言而喻,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任。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建议主动设立植根中华文化土壤的三大人伦关系为主题的节日。
    中华情侣节(七夕节)
    1989年,我国政府决定以重阳节为中华敬老节是个成功的范例。现在,我们也可以照例以七夕节为中华情侣节。
    情侣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以牛郎织女为形象代表的七夕情侣节,不是单属未婚情侣,而且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夫妻情侣。七夕爱情观强调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从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权势财富,赞扬的是忠诚坚贞而非轻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时情欲,赞赏的是勤劳持家而非好逸浮华。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是现代人应当继承发扬的。
    中华母亲节(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
    母爱、爱母,是天然形成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爱子必然教子,母爱必然提升为母教,落实在母教上。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孟母教子”的中华传统。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很伟大而且很有影响力的母亲,孟子的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
    设立中华母亲节,应当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我们的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人类的美好感情,包括体验和感受感情的能力,需要精心保护、加以培养。如果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对亲情已经麻木、不会感知爱,那就不懂亲情回报、不会报答爱。
    中华母亲节的设立,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异质文化的母亲节既难于传承中华的母教传统,更难于传承中华孝道传统,而这两方面正是中华母亲节的内涵。
    中华教师节(孔子诞辰日)
    1985年,我国为提倡尊师重教,选择了新学年开学不久的9月10日为教师节,但未考虑这日子本身有无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师道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无特定的底蕴。这是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我们无意苛责。但历史发展得很快,今天,对历久以来成为中华民族“万世师表”的孔子,有了更科学、更客观的认识。恢复孔子的伟大教育家的历史地位,把他的诞辰日定为教师节,已经有了可能。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依次排在前头的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来西亚和美国加州已经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颁发“孔子教育奖”。对孔子的崇敬表现了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尊重。
    在孔子的祖国,我们更应该通过设立中华教师节弘扬尊师重教的现实社会意义、丰富其文化历史内涵。2005年我国决定把在国外建立的汉语学院都称为“孔子学院”,福建省决定以9月28日孔诞为全省“终生教育日”,中国人民大学更是以九月份作为“孔子文化月”……这些都为把孔诞设立为教师节作了准备,可以说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作者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庆研究委员会主任)
    李汉秋    文汇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