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张燕:京城的“和”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出现了三次“和”字,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人文理念。
    “家和万事兴”是北京人最为崇尚的一种理念,无论长辈与晚辈之间,都很讲究和睦相处。而“分家”被视为是一种不太体面的事情,即使分家单过,也要在“分”之前合家吃一顿面条,取常(长)来常(长)往之意,或吃一顿饺子,取和善交(饺)往之意。邻里之间也注重“远亲不如近邻”。
    “和气生财”是老北京生意人信奉的经商之道,许多老字号都带有“和”字。“同和居”是过去北京人结婚办喜事的首选之地,其它带“和”字的老字号有50多家。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古都,在皇家文化中,更注重“和”的理念。紫禁城里的三大殿都带有“和”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颐和园是著名皇家园林,而颐和园里的大戏楼称德和园,取听了诗歌、音乐则心平气和之意。
    在北京的地名中,带“和”字的最著名的是和平里。1954年在和平里一带成立街道办事处时,正逢“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特命名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
    城门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远在辽代,皇城就设有宣和门。1926年还将原称的“新华门”改称“和平门”,以祈求永远的和平、安定。
    张燕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