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把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礼、乐、射、御为主,但王城和诸侯国所设的大学称谓均不同,有“东序”、“成均”、“上痒”等称,后凡天子所设的大学统称“国学”,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 西周时,还有一种叫“太学”的教育,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为帝王就试场所。 后汉武帝为教化子孙,在公元前124年正式创建了我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太学,有弟子50人,主要传授儒家经典。 至东汉,太学大为发展,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多人。东汉灵帝还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洛阳鸣都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鸣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最多时学生达千人以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唐代,教学学制已相当完备,中央官学,即大学的教育内容不断增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相继开设。 宋代,又增设了武学和画学。 明代,郑和下西洋,为和国外沟通经济文化往来,永乐年间,官庭翰林院又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外语馆。 1898年清政府为“广育人才”、“讲求实务”,创立了“京师大学堂”,它就是我们现在的北京大学。 陈永坤 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