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众多,民俗也众多。55个少数民族无一不饮茶。而少数民族的茶又往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各族的习惯、风俗、心理、性情而异,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藏族人民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蔬菜很难生长,茶却容易保存。藏族人从茶中汲取营养,并发明了独特的酥油茶。酥油是牛奶煮沸冷却后凝结在表面的脂肪;茶是紧压的砖茶。先将砖茶打碎,加水煎煮,熬成茶汁,注入竹制或木制的长圆形打茶筒。再往筒内放入酥油和盐,还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炒熟捣碎的核桃、花生、芝麻、松子等。用特制的木杵在筒内上下抽打,直至茶和各种佐料完全融合,酥油茶便打好了。酥油茶咸中带甜,甜中透香,是藏族人民款待宾客的珍品。在藏民家中喝酥油茶,不能一口喝完,须且喝且添。主人总是殷勤添茶,客人的茶碗永远是满的。 炒茶的老人 藏族妇女在打制酥油茶。 蒙古牧区盛产奶制品,蒙古人世代钟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勤劳的蒙古主妇晨起第一件事便是煮奶茶。铁锅沸水,投入打碎的砖茶,熬出茶汁后依次放入一撮盐巴、一块酥油、一勺奶皮子和一碗鲜奶,奶茶的咸香便立刻在毡房内弥漫开来。这一锅奶茶在微火上暖着,一家人要喝上一整天。蒙古人“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晚间放牧归来才正式用餐,奶茶却随饮随取,不可或缺。 白族的三道茶,是茶道,也是人生况味。熬茶的砂罐烤在火上,主人一边与客人谈话,一边在温热的砂罐中放入茶叶,轻轻抖动;茶叶变黄时冲入沸水,罐中“呲啦”一声,浮沫涌出,“雷响茶”便成了。茶水呈现琥珀色时便可敬客了。第一道茶味道清苦,是为“苦茶”。第二道茶中添入核桃片、芝麻和红糖,味道香甜,称作“甜茶”。第三道茶中放入烘香的乳扇(一种乳酪,白族传统食品),舀入蜂蜜,撒上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叫做“回味茶”。先苦后甜再回味,白族人对生命的理解都在茶中。 回族的盖碗茶,茶盅上有盖、下有托,俗称“三泡台”,茶中配以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枸杞等,益脑也健身。饮盖碗茶不能揭盖,而是要用盖子刮茶而饮,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回族人极爱“三泡台”,订婚时送的都是茶礼,所以定亲又称“定茶”。 白族少女在煮茶。 侗族的打油茶用茶叶和米同炒同烹,吃时加米花、黄豆、花生、猪肝、糯米甜水圆等。傣族的竹筒香茶将茶叶放在嫩竹筒中烘烤,当竹筒由绿转黄,便可劈开竹筒取茶冲泡。土家族的擂茶用生叶(新采的茶叶)、生姜、生米仁研碎煎煮而成,又称“三生汤”。壮族的甜茶用野生灌木的叶片煮成,壮族少年上门求亲,姑娘必要奉甜茶,如若茶中有糖,便是芳心暗许。此外,维吾尔族有奶皮茶,朝鲜族有人参茶,哈尼族有土锅茶,纳西族有盐巴茶,布依族有青茶,高山族有柑茶,景颇族有腌茶,独龙族有煨茶……各族的茶味、茶香、茶艺、茶道,在各族的毡房、坝子、山寨、竹楼中活色生香,等你亲尝。 看中国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