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2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眼下,时值农历十二月,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民间习惯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这是怎么回事呢?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月,为一年之末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 “腊”,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尔雅》载:“凡年末岁初之交,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即取义于这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夏及汉后各朝,“腊”皆举行于农历十二月,故世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2008恭贺新禧专题请点击:http://www.guoxue.com/zt/2008cj/ 春节诗词专题请点击:http://www.guoxue.com/zt/cjsc/cjsc.htm 周润健 新华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