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是桓谭的政论集。桓谭(约前30~约41),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汉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后被贬,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 《新论》共二十九篇,以反对谶纬神学为宗旨。在对待生命问题上,驳斥了当时“长生不老”的谬见,认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而欲变易其性,求为异道,惑之不解者也。”(《新论·形神篇》)。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针对当时流行的精神可脱离形体而存在的观点,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明确表示精神依赖形体。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桓谭的观点也有一定不足,但其在哲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却不能因瑕而掩。 《新论》在《隋书·经籍志》有录,原书早佚,今存皆系后人辑本。较早的有元人陶宗仪辑《桓谭新论》一卷。明吴康虞本《弘明集》,收有《新论·形神篇》。清代有孙冯翼、严可均辑本,其中以严辑本较为完备,收入《全汉书》中。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严辑本为底本,校勘出版《新论》单行本。 国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