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郭齐勇:国学热只是表面现象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尽管有关“国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亦有人对国学人才是否容易就业表示疑虑,武大哲学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却执著地推行国学教育。昨日在与校内外专家商榷有无必要增设国学博士点时,他表示希望培养出立足当今、放眼世界而又真正能懂得传统经史子集的通才与专才。
    国人对国学的隔膜
    由于社会巨变所发生的诸多新问题,特别是强势的西化趋向的影响,国人对于国学已相当陌生、隔膜。
    列举了许多常识错误的例子后,郭齐勇教授指出在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民间技艺、经史子集等的传承上,亦有相当大的断层。他感叹:“五四以来,片面的、平面的西化思潮和教育、学术结构与体制,使得我们这一代甚至前后几代人逐渐丧失了解读前现代文明(或文献)的能力。”
    郭齐勇强调,国学不仅仅是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无论从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还是从国魂与族魂的层面,都令人迫切感受到国学复兴的重要性。
    国学是否真热了
    近年来,社会上对国学有了一定热度。多所著名高校开办了国学班;公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热衷于学习西方式的管理,转过来学习古代哲学智慧与管理方略;一些MBA、EMBA、总裁班开始通过学习中国经典来丰富人生;不少民间人士开拓空间,让儿童诵读经典。
    “这都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虽然遭到不少非议。”郭齐勇教授认为,国学随着国力的增强,到了发展的最好契机。
    但是他同时表示忧虑:当前国学是真的热了吗?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常识还不甚了了,从幼儿到博士的受教育的制度安排基本上是西化的,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时间与精力大大超过了学习母语,而体制内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又非常薄弱。这使他感到所谓“国学热”只是表面现象。
    培养“思想的能力”
    近些年来,郭齐勇与同事们创办小型国学试验班,已招收了七届本科生、三届硕士生,试图以小班授课、原典教学的方式,改变时下我国大学文科教育分科过细、不重视原著经典的状况。
    郭齐勇认为,几十年来受苏联影响,大学人文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概论加通史”的模式。学生们学一点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所有课程统统如此,不直接读一些原创性经典,就有很大缺憾,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长期以“专家们嚼过的馍”,硬性地、填鸭式地喂养学生,会养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怠惰,特别是思想的懒惰。长此以往,就丧失了思想的能力,只会人云亦云。
    他进一步直言:我国大学人文学科的教育,往往变成背诵无聊教条的过程,学生所获益的甚少、甚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无关身心修养。
    武大在招收国学试验班本科学生时,虽然每届约有百余名同学报名,通过笔试、面试、试读,真正进入并坚持读下来的只有十余人。在奖学金的额度、推荐免试硕士生的指标方面,国学班都不如教育部基础学科的基地班,加上时风的影响、就业的压力,学生及其家长当然有很多犹豫与疑惑。
    然而郭齐勇仍充满信心地说:“积以时日,我们一定会培养出肯坐冷板凳、有一定学养的传承国学的人才。”
    韩晓玲    新华网湖北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