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名家收藏罕见红丝古砚 背面题有乾隆诗

http://www.newdu.com 2018-01-31 凤凰国学 唐翼明 参加讨论

    
    作者收藏的红丝砚
    我有一块极其珍贵的清朝红丝砚,十余年前得之于台湾的一位父执辈老法官,云是其家旧藏。此砚长二十公分,宽十四公分,椭圆形,周边的雕饰像是一只展开翅膀的大鸟在海波上飞行,左上角是鸟头,有尖喙,有自然纹路形成的圆眼。线条极其流畅,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红丝砚是鲁砚中的极品,产于山东(古称青州)临朐县,唐宋时被视为砚之最上等。顺治年间余怀所著的《砚林》云:“砚之美者,无出端溪之石,而唐彦猷作《砚录》,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冠。彦猷谓红丝石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文之美者则有旋转,其丝凡十余重,次第不乱,姿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又云:“红丝砚,江南李氏时尤重之,柳公权亦喜用青州红丝砚。”
    我手中的这块红丝砚,就是红理黄丝,丝是旋转的,像木头的年轮,也像手指的螺纹,一共有十几个这样的纹路布满砚面,纹丝清晰,次第不乱。中间有一个芯,黄色的纹路像水波一样由里向外荡漾,波纹很细,最多的达二十余层。红丝砚我见过的不下百余方,我自己藏的也有十来方,像这样颜色鲜艳、纹理细密、石质温润的从来没有见过。一般的红丝砚色彩比较暗,纹路呈块状的居多,即使是丝状的,也往往是刷丝纹,呈螺纹状的极少,此砚确是罕见的精品。
    
    作者收藏的红丝砚砚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砚的背面,刻有一首砚铭,署名“韩俊书”。经查,韩俊是乾隆年间清朝宫廷的书法家,楷法甚佳,此铭无论从书法和刻工来看都极精工,无可挑剔。砚铭是一首诗:
    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
    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按此诗为乾隆御撰红丝鹦鹉砚题铭,见乾隆三十四年于敏中等撰《西清砚谱》。为了便于读者欣赏,我尝试解释如下:
    首句典出《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王弼注曰:“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仪可贵也,故曰其羽可用为仪,吉。”此砚周边刻大鸟展翅于海波之上,正是“鸿渐于陆”之象。“不羡”即按部就班、不乱不争不贪之意,“羡”是贪欲,同时含有乱、滥、邪等义。全句的意思为:“鸿鸟从海上飞来,依次着陆,那样地整齐有序,不争不乱,实在可以作为我们的表率。”
    次句承此而言,“石亦能言”典出《左传·昭公八年》“石不能言”而反用之。此石纹丝不乱,好像在告诉人们,为人做事宜当渐进,不争不乱,岂不是“石亦能言”吗?而刻石者又刻上鸿渐于陆不争不乱之象,与石文之不争不乱互相映发,岂不是“石亦能言製亦奇”乎?后一句实际上是补充说明前句的理由,一二句连起来意思是:这方砚池的石纹是那样地清晰,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点都不乱,这砚池上刻的图像也非常奇妙,画的是鸿鸟从海波上飞来,整齐有序着陆的图像,无论是石纹和图像,都在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要守规矩,不争不乱不贪。
    三四两句则用祢衡故事,祢衡,三国时人,曾作《鹦鹉赋》,赋中有“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之句,鹦鹉亦鸟类,与鸿似,又能言,皆隐约与前二句相勾连。此砚为红丝砚,其色似血,上有一丝一丝的纹路,故有末句“镂肝吐出一丝丝”之语。两句连起来意思是:“我怀疑这些旋转的细纹是祢衡作《鹦鹉赋》的时候,呕心沥血所吐出来的一缕缕血丝。”
    祢衡才高而以言获罪,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死时才二十六岁。所以这两句又兼含慎言免祸之意。全诗赋物贴切,用典灵活,含意深刻,堪称佳作。
    古人常以“鸿渐”喻仕进,“鸿序”“鸿仪”亦谓朝班官位。此诗主旨在“不羡”(即渐进、不贪)、“慎言”。乾隆身为皇帝而作此铭,可视为写给臣下的官箴,深寓儆戒之意。
    此砚是否就是乾隆当年题铭的那款红丝鹦鹉砚,我手边没有《西清砚谱》,无法核实,唯一的疑点是没有“乾隆御铭”的字样。但无论是不是原物,此砚都是极其珍贵的,而且从雕饰、刻工、书法、包浆等各方面看来,可以断定它是数百年前旧物,则无疑也。
    *作者唐翼明,魏晋文化史专家、书法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本文原标题《红丝鹦鹉砚乾隆题铭解》,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