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清代小说:如何由繁荣而衰退 (2)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石昌渝    文汇报    (责任编辑:admin)
三、清代小说史的分期问题
    谈到分期,首先要弄清楚分期的依据。文学史的分期是根据文学总体发展状况来确定的,小说是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从属于文学,但它与诗词散文以及戏曲毕竟有异,它的分期应当与一般文学史分期有所不同。前面讲到清代小说的历史定位,有“繁荣”、“高峰”和“转型”几个判断,那么“繁荣”在什么时段,“高峰”出现在什么时间,“转型”又发生在何时呢?这些应当是我们对此阶段小说史进行分期的依据和出发点。历史的发展通常是渐进的,尽管历史发展有转折出现,但所谓转折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向,仍然有着其内在的连续性。可是为了描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又必须找出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来作为不同时期的分界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期只是为了描述历史过程的权宜之策,史家立场不同,自然会有分歧。我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希望能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以为清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繁荣期,高峰期,衰退期,转型期。
    清代初期是小说的繁荣期。从顺治元年 (1644)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四十年时间。这个时期的小说作者基本上是由明入清的汉族文人。他们都程度不同地经受过战乱之苦和亡国之痛,其体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或曲折地反映在他们的小说作品中。时事政治小说固然表现了作者干预时政、反思明亡的积极态度,而色情小说的泛滥难道不是沦丧故国的士人之颓废心理的反映?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恣肆逞意的特点,它是晚明小说的继续,又是清初小说创作较少文禁的结果。《续金瓶梅》以清军入关大肆屠杀的亲历经验来写北宋覆亡的相关情节,《无声戏》、《清夜钟》、《觉世棒》、《闪电窗》这些话本小说都直言不讳地以当时敏感的政治时事为题材,《聊斋志异》毫不忌讳清军扫荡山东地区的残暴行径,所有这些作品只能出现在清初。为什么?因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用军事统一中国的问题上,尚无余力来周密地严酷地管制文化,客观上为小说创作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把清初的下限定在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清廷收复台湾、全国统一这一年。
    全国统一之后,清朝的文治开始了。在文字狱阴影下的小说创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是清代小说的第二个时期,即高峰期,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六十年(1795),共一百一十多年。这时由明入清的小说家已基本上退出创作舞台,活跃在小说创作领域里的文人既有汉人也有满人,“遗民”已成历史,民族意识也渐渐潜沉下去。这一时期的小说家在日益严酷的文化专制的压迫下,已不敢干预时政,转而把目光投向家庭伦理、人生道路以及人性等方面,因而小说由注重故事情节的层面深入到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像《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小说转向对人生人性的关注,这时小说创作的历史性进步。《儒林外史》写的是康乾时代的生活,作品中的人物有些可以找到现实原型,但作者宣称故事发生在明朝。《红楼梦》作者则说他所叙述的故事没有朝代年纪可考。这些也都是当时文化专制留下的时代印记。不止如此,这个时期创作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主题已由官逼民反蜕变为忠奸斗争,其主角不再是江湖好汉,而演变为忠君爱国的英雄。《说岳全传》、《呼家将》等即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
    第三个时期从嘉庆元年(1796)到光绪二十年(1894),将近一百年,这是小说的衰退期。这个时期为什么以嘉庆元年为起点呢?一是《红楼梦》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木活字排印出版,此后小说创作便低落下去,小说家只有续貂之能力,无再创辉煌的大家手笔。二是乾嘉之际白莲教天理教在全国多处起义,结束了清朝的繁华盛世,正是由于白莲教天理教的起义,朝廷将小说、宝卷、鼓词之类看成是白莲教鼓动、聚合民众的工具,一改过去只禁“淫词小说”的审慎态度,转而全面禁止稗官小说。三是乾嘉学派在此时已成为学术文化主流,吸引大批文人倾注毕生精力于学术,故而严重削弱了小说的创作力量。综合起来考虑,就以乾隆、嘉庆换代作为第二时期与第三时期的分界点。
    文学史一般以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为界线,将此前的文学称为“古代文学”,将此后至清末民初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从整个文学的角度观察,这也许是有依据的,但小说的历史情况是:鸦片战争以后至甲午战争(1894)这将近半个世纪中,其创作面貌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它在历史惯性的推动下沿着传统轨道继续运行,直到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小说创作才重振精神,从此创作面貌为之一新。
    因此,甲午战争也就成为了第四个时期开始的标志。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到宣统三年(1911)仅仅十七年,但这十七年所创作小说的种数却是前二百五十年的两倍以上,不止是数量多,更重要的是面貌大不相同。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国人意识到单单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军舰大炮,是不足以富国强兵、抵御列强的,必须改变政治体制,广泛开发民智,于是小说成为了宣传维新与革命,以及启迪民智的工具。而当时从事小说创作的,也不再是科举制度下的士人,一群告别科举、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型”知识分子成为小说创作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倡导下,指摘时政,抨击时弊,揭露社会丑恶现象,鼓吹维新,倡言革命,就成为当时小说的主流。伴随着小说创作主旨及主题的转移,小说叙事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前所述,西方小说的传入,报纸、期刊作为小说新载体的出现,进一步促使了小说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变。所以称这十七年为小说的转型期。
    清代小说分为这样四个时期,只是我个人多年研究的心得。恰当与否,有待方家指正。
    讲演者小传
    石昌渝
    1940年生,湖北武汉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遗产》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源流论》,《新编中国文学史》(与人合作)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与人合作主编《古本小说丛刊》,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