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人习惯于饮米酒,而且颇有讲究,远方客人来到这里,就能从中领略到“客家亲,摇篮情”的风韵和魅力。 赣南人的盛酒器普遍是葫芦状锡壶,有“三不能”的说法:装酒不能满,酒倒入杯中不能溢,壶中酒不能空。 在乡镇路边的酒摊里,不论是谁,落座下来,便有饮酒的资格。摊上备有盐煮猪耳、酱油腐竹等下酒物。饮饱吃足后,随你大意付钱,主人不会计较。但要懂得,酒主人把酒递给你时,万莫推推让让,以免引起主人的不快。饮够了,将碗降降,主人也就从此不再添。如有事需离开,临时道个谢,主人会开心地祝你“一路顺风”。 集市小酒馆里,经常可以看到酒客们一边开怀畅饮,一边欣赏赣南老表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古文”弹唱。音乐以二胡伴奏,吸收了赣南民谣的独特风格,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腔调优美婉转。酒客们特别喜爱,学着里面的过门逗乐,有的酒客一杯酒从早喝到晚也喝不完。 逢到参加宴会的酒席,规矩就多了。上席轻易坐不得,只配给年纪大的、辈分高的,然后依“梁山英雄排坐次”各就各位。“七不等一”,中途入席者,不受欢迎。而迟入席的人,如果明智地先喝上一杯,方可得到原谅。否则一罚三杯,不喝,好事人就往口袋里倒,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若主人在席,酒壶自然归主人掌管,宾客是动不得的。主人一开始添酒,先是一口量大,停一下,如你的确闻酒自醉,饮多饮少,主人都高兴,也就不再往下添。而你一旦动手挡了他的酒壶,那他会毫不顾情面地训斥你一顿,甚至不欢而散。 饮酒时,饮第一杯是喜庆酒,第二杯是祝福酒,第三杯是交心酒,到了第四杯就是“落水狗”了。因此,赣南人不容易醉酒。 如今,少数老年人还坚持着那一套酒道,对年轻人的“违规”行为虽存不悦,只好在肚子里嘟哝,不再把壶甩了去。而愈来愈多的酒客打破了这古老酒道,以新的文明礼节替代。众多酒馆里唱响的“古文”在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唱腔风格的同时,也配上流行的摇滚乐、卡拉OK,制成了影碟,进入了千家万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5-11 第07版) <更多本日新闻请点击更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