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论文发表岂能沦为金钱交易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清华大学 吴欢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没有论文发表,就拿不到硕士学位证书,对于硕士生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条“硬道理”。
    我身旁的不少同学对发表论文有点不屑,“不就是交点钱呗”。也难怪,随着近几年硕士生扩招,国内一些期刊用版面换钱,硕士生、博士生用发表的论文求文凭,已然成了一条潜规则。大家各取所需,不亦乐
    乎。
    然而,“交易”的背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鼓励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初衷被扭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是: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博士的要求多了一条,那就是:要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规定的字里行间中读不出对“发表学术论文”的明确要求。
    诚然,要求硕士生发表论文,可促使其提高研究水平,也可从中一窥其科研能力。但一刀切地把发表论文作为硕士毕业的通行证,从实践到理论,都不利于硕士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践方面,研究生的数量和期刊数量之比实在悬殊。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总编辑万锦曾说过:“目前公认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1500余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1000余种,其容量可供1年发表论文15万篇。而当前全国有30多万名研究生,按照很多学校研究生毕业需发表论文1篇,博士生发表两篇来计算,即便核心学术期刊完全提供给他们都不够用。”僧多粥少造成了“学术期刊市场”上版面资源紧缺,权钱交易不可避免。
    此外,由于高校教师评职称、涨工资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靠发表论文来加分,仅有的那些期刊不仅成为了研究生、博士生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了老师和学生竞争的舞台。但老师,特别是教授、博导与学生的学术水平显然不在同一个能量级上。有时候,拿起一本学术刊物,从头翻到尾刊载的都是老师的文章,这无疑也加大了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压力。当然,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径,通过挂导师的名字来为自己的论文寻求发表。
    从理论角度来说,核心和非核心期刊的划分本来就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学术水平的定性指标。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概念,核心期刊的主要功能不是科研论文的评估,而是帮助图书馆在订阅有关杂志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最经济和有效地为读者服务,以取得最佳的价格和性能比。因此,核心期刊的论文仅能作为考察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参考,绝不能以论文是否发表在核心论文来简单评判学生学术水平的高低。
    一手发论文,一手拿文凭,当发表论文成为套在研究生脑袋上的一道紧箍咒时,版面费来了,抄袭剽窃盛行了。不仅如此,学术追求变成了数量追求,研究旨趣给编辑爱好让行……
    作为2004年入学的研究生,当我们在第一年铆足了劲修学分,第二年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求知大军后,蓦然回首,不少人要发表的论文还在“电脑的草稿箱里”徘徊。
    2005年6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在“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和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中提到:如果没有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完成一篇独立写作,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并由硕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级学科的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认定小组,作出评审意见;论文评审通过后学生即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从要求发表论文到完成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几字之差却让人看到了从重数量、重刊物称号到重视学术研究本身质量的转变。也许,只有当我们不用为核心与非核心,版面费与署名问题等事物伤神时,我们才能更专注地去探求自己在学术上的需求,期刊也才能更富有原则性地评判稿件,提高学术水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