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鲁迅图书的五种表情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图书商报    (责任编辑:admin)
鲁迅的作品、同鲁迅相关的图书在市场又一次升温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版《鲁迅全集》、漓江出版社刚刚对其已经出版的鲁迅作品进行了重新包装、一些学者推出自己研究鲁迅的专著……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这个纪念日的到来对集中出版有关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商机,也是出版者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奉献的心香一瓣。
    “完整”和“不完整”的鲁迅
    鲁迅的著作卷帙浩繁。曾经编写过《鲁迅序跋集(上/下)》的鲁迅研究专家刘运峰认为,仅从鲁迅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所撰写的300多篇序跋就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辛勤劳动的,在这些作品中,有文言、有白话,有上万言的、有上千言的,有对于外国文艺的介绍、也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而在鲁迅作品中最受关注的,则是意图囊括其所有文字作品的《鲁迅全集》。
    《鲁迅全集》20卷本最早由胡愈之主持的文化团体复社于1938年8月出版,第一部《鲁迅全集》包括作品和译文两大类。之后上海的鲁迅著作编刊社(后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至1958年出齐10卷本的注释版《鲁迅全集》但内容上不含译文和辑录古籍。197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迅全集》1938年版的简体中文版。而为读者所普遍熟悉的16卷本《鲁迅全集》,是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迄今为止已经卖出20万套。
    在1981年版《鲁迅全集》流传的过程中,鲁迅研究也随着这个版本的面市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一些专家、读者陆续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在二十多年里,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为此,群言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套两本的《鲁迅佚文全集》。群言出版社负责人、《鲁迅佚文全集》总策划吴志实介绍说,1981年《鲁迅全集》(16卷本)出版以来,虽然也有不同面孔的鲁迅作品相继推出,但始终未能冲破“全集”所选文章的范围。而该社推出《鲁迅佚文全集》,首次将一些散失多年或封存已久的鲁迅作品结集出版,是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在内容上的一次补充。
    为了能够呈现完整的鲁迅作品风貌,并且在全集中体现鲁迅研究的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1年6月启动了《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主任王海波介绍,新版《鲁迅全集》新增加了佚文22篇、书信17封以及他与增田涉有关《中国小说史略》的对话10万字。
    除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全集,很多出版社都分别推出鲁迅分类作品的选集,比如漓江出版社从1996年就开始陆续推出的《鲁迅小说全编》、《鲁迅散文全编》和《鲁迅杂文全编》市场效果都很不错。据介绍,该社在今年对这些图书进行重新包装出版之后,小说部分的平均销量已经达到2.6万多册,杂文也已经销了一万多册。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鲁迅作品全编》,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鲁迅选集》也重点选取了鲁迅的部分小说、散文和杂文创作,编入两本书中。天津人民出版社在今年还推出了《鲁迅自选集》,这本作品集最早出版于1933年3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自选集,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取舍尺度;同时,鲁迅先生是按照材料、写法的不同编选的,因此全面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
    不过,鲁迅研究专家刘运峰在采访中认为,即使像《鲁迅全集》这样的作品集其实也“不全”,因为学识广博的鲁迅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和金石学家,他的翻译作品几乎同创作作品等量齐观,而他整理古代碑刻、古代典籍的成果则一直缺乏关注,此外他在汉画像的保存整理、外国版画的介绍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一直不在大众的视野之内。因此鲁迅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也是一个出版的商机。
    青春版鲁迅
    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鲁迅的作品也是新课标阅读选文的热门。早先人文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呐喊》和《朝花夕拾》直到现在仍然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鲁迅的作品迅速在青少年课外读物市场焕发了“青春”,而在此之后,吃鲁迅作品“青春饭”的出版社风起云涌,比较保守的估计也在几十家。比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鲁迅文萃”、新蕾出版社的《为野草歌唱》、文汇出版社的“学生阅读经典”等等。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理解上的困难。鲁迅课文确实是对阅读经验的一次极大挑战,因为鲁迅的时代毕竟离当下的中小学生太远了,此外,他深刻的思想、半文半白的独特语言,都和其他的语文课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中小学生的阅历来说,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要真正读懂鲁迅,恐怕勉为其难。而为让当代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阅读鲁迅,北京大学退休教授、鲁迅作品研究专家钱理群专门主编了《中学生鲁迅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帮助青少年如何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理解鲁迅,思考人生。这位以“讲鲁迅”出名的学者还负责主编了中国华侨出版社的“鲁迅文集精读本”,并且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鲁迅作品十五讲》,该书几乎是指点着文本教青年人如何阅读鲁迅,内容非常细致。而花山文艺出版社的《解读鲁迅经典》也主要针对中学生在阅读鲁迅作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指导。
    可以收藏的鲁迅
    作为中国传统和现代交汇时代成长起来的文人,鲁迅在文学创作以外的艺术修养是很高的,他的书法、作品的封面设计、正文插图,都是很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的;同时,一批艺术家通过美术这种形式重新解读鲁迅,也为喜欢鲁迅的读者打开了认识鲁迅的另外一扇窗。
    百花文艺出版社“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系列中,收录了鲁迅的《呐喊》、《野草》、《彷徨》这些小说集,完全采用了这两本书1928年版本的封面和内文设计,据介绍,该丛书在策划时所力求突出的,就是一种怀旧感和文人趣味,因此其收藏价值应该远大于文学欣赏的价值。东方出版社《鲁迅书影录》是鲁迅研究专家孙郁主编的一本书,编者利用鲁迅博物馆馆藏丰富的便利,将鲁迅作品第一版的封面悉数收录,其中的封面作品虽然朴拙但是艺术性很强,对于现在的图书装帧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鲁迅不但是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著作手稿全集”(一函12卷)所选编的均为鲁迅名篇手迹,不仅是研究鲁迅生平及文学创作轨迹的珍贵资料,也是学习鲁迅书法难得的教材。而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也出版了《鲁迅名篇手迹》(共四册),欣赏其中的书法作品,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悟到鲁迅创作过程的心态,而且可以领悟他对人生与艺术执著而又深邃的探索。
    在为鲁迅作品配插图方面,赵延年和裘沙、王伟君夫妇是不能不提的。他们为多种鲁迅作品画过插图。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作品系列中就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另外还专门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漓江出版社的鲁迅作品系列采用铜版印刷,其中大量使用了裘沙、王伟君夫妇的彩色和黑白插图。山东画报出版社《鲁迅论文杂文60图》中,所有作品也为裘沙、王伟君夫妇所绘。此外,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鲁迅经典小说选》,共收入鲁迅小说作品29篇,由著名画家范曾所作插图46幅,并采用双色印刷,也很具收藏价值。
    图文鲁迅
    谁都知道,鲁迅先生对美术十分喜好,也非常在行。他有两句诗:“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大家耳熟能详。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岁月里,作为以笔为枪,“横着站”两面作战的补充和心灵休憩,他和许广平浸淫在美术作品里,“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他还以极大的精力和热忱,致力介绍外国优秀画家画作到中国来。可以说,这种介绍与欣赏眼光,正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鲁迅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图画感,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他的作品更有以图文形式重新包装的价值。
    鲁迅对于国外优秀画家的大力引介,集中体现在岳麓书社的《跟鲁迅评图品画》一书中,该书收录了近80个画家的377幅作品,配上鲁迅的述录。中国旧小说中广泛采用的绣像,也被大量使用来为鲁迅的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配图,团结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都出版过该书的插图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配图珍藏本”则是按照图文书的方式,将鲁迅的作品进行重新演绎,以该社出版的《呐喊》为例,其中结合作者的小说,配上反映当时历史状况、风物景色的照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与鲁迅看社戏》,除了配上鲁迅的注释,也增加了相应的实景图片。当代中国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鲁迅的绍兴》,则从一个摄影师的镜头重新演绎了鲁迅的作品。为了追随鲁迅的足迹、捕捉鲁迅的感觉,陆宗寅走遍了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绍兴古城,用珍贵的镜头记录有关的一切。精彩的文字、深湛的内涵再加上突出的照片,使这本鲁迅选集更具立体感,读来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加感人。
    另外,“图文化”的鲁迅书中,画传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现在还能够见到的就有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画传》、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画传》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在今年出版的《鲁迅画传》。
    传记中的鲁迅
    从1942年欧阳凡海所写的关于鲁迅传记的开山之作《鲁迅的书》以来,到现在已经有近 30种鲁迅传记的著作,作者包括王士菁、朱正、曹聚仁、李何林、曾庆瑞、林贤治、林辰等。
    在这些传记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恐怕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在2004年推出的《鲁迅传》,该书作者林辰在1942年至 1945年间,出于对鲁迅著作的爱好,出于对鲁迅精神和人格的景仰,一面学习,向许寿裳、孙伏园等鲁迅生前友好请益,一面写下了一些研究鲁迅生平的文章。1948年7月他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鲁迅事迹考》,而后来他的《鲁迅传》就是以这本书为基础的。1956年,著名记者兼作家曹聚仁先生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书,他曾经在书中明确表示过对于林辰的《鲁迅传》的期待。
    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生平资料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鲁迅评传》(吴俊著,百花洲出版社)、《鲁迅评传》(曹聚仁著,东方出版中心)以及《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等书也都可以作为参考。
    被评说的鲁迅
    鲁迅之所以伟大,还因为他对于中国文化世代的影响,但是相对于以前人们对鲁迅这个名字偶像式的崇拜,转向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人其作品——鲁迅开始更多地被人评说。
    评说鲁迅的,首先是他自己的亲人,他的妻子许广平写有《鲁迅回忆录》,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写了《鲁迅与我七十年》,他的兄弟写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回忆大哥鲁迅》(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这些亲人用自己的文字,从各个侧面将一位高高在上的文化巨人,还原成为我们能够理解的有血有肉的鲁讯。
    鲁迅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他与同时代人的种种关系也成为被评说的对象。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丛书,其中包括《鲁迅与林语堂》、《鲁迅与胡风》、《鲁迅与高长虹》、《鲁迅与陈西滢》、《鲁迅与周作人》等书,就详细地就历史的那些公案进行了细致的评点。而与鲁迅芥蒂最深的胡适,也常常被拿来同鲁迅的名字放在一起。前后出版的就有孙郁的《鲁迅与胡适》(辽宁人民出版社)、学者韩石山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等作品。同时,鲁迅也成为同他有各种关系的人们评说的对象: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题为“回望鲁迅”的系列图书,收集了许广平忆鲁迅、周氏兄弟忆鲁迅、文化名人忆鲁迅、女性笔下的鲁迅、国际友人忆鲁迅等多部著作。(箫 与)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