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有学者称中国文学起源于“乐”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记者 张隽    《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admin)
本报讯 注重探求中国古代文论“第一面貌”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壮鹰近日在他的一本新出版的学术札记《逸园丛录》中披露,文学起源既非“劳动说”,也不是“巫术说”,而是古代的“乐”。
    近日,李壮鹰将自己多年来读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所记载下来的心得、体会结集成《逸园丛录》,交由齐
    鲁书社出版。该书由60篇读书札记组成,广泛涉及到国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如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文学、文学理论、美学思想等等。
    李壮鹰在《逸园丛录》中探求出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的第一面貌。比如,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两派相对的意见,一是认为文学起源于劳动,一是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和宗教。李壮鹰在《古代的“乐”》一文中则认为,“劳动说”把“源”当成了成因,而“巫术说”则把“源”理解成了源头。
    李壮鹰谈到,文学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我国早期的文化就是先秦人常说的“礼乐”。“乐”产生并起作用于奴隶社会之前,而“礼”却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形式。具体到中国历史来说,殷商以前是以乐为治的时代,而周以后才是以礼为治的时代。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以及其他文化形态,都是从商以前的“乐”中发展出来的。我国最经典的文学样式是诗,而诗是从古代的“乐”中生长出来的。《礼记·乐记》中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尚书·尧典》也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说明古代乐的完整形式为诗、歌、舞三位一体,诗最初是作为歌舞时的歌词隐含在乐之中的,诗从歌中产生,再从歌中脱出来,最后才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学性格。
    像这样有着独到见解的文章,在《逸园丛录》一书中还很多。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作者李壮鹰采取的是“以散对散”的战术,对国学研究的诸多层面都厚积薄发地加以阐发。所以,该书一问世,就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些学界同行认为,这是一部看似平常却又沉甸甸的学术佳作。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