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陈原:为书而生的智者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文汇报    (责任编辑:admin)

    
    “回味往事,写不出昨夜灿烂的星光,只能告诉我的亲人,我在那一间又一间的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这就是出版家陈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面对病原细胞的转移,面对语言功能的丧失,坦然留下的文字。在他离开我们近一年之际,这些文字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印成了《我的小屋,我的梦》。围绕这本新书,出版界近二十位专家日前汇聚京城,深情缅怀这位为书而生的智者。
    《我的小屋,我的梦》是陈原的回忆录,也是他一生的绝笔。此书以他住过的广州、曲江、桂林、上海、重庆、香港等地的小屋为线索,饱含激情地回顾了围绕小屋发生的往事及一代人的梦想,其中叙述了他本人与夏衍、马思聪、叶籁士、孟超、田汉、焦菊隐、乔冠华、叶圣陶、冯雪峰、黄谷柳、左恭、陈翰伯、胡绳、钟敬文、袁水拍等文化人的交往,它也成了中国现当代出版史的一个侧影。有专家称,这是陈原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也是他出得最漂亮的书。
    想到陈原一辈子没有离开小屋,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心里很不是滋味:“馆里分过几次房,每次都想让做老领导的他先挑,可他总说:‘我的小屋满是书,只有我知道哪本书在哪里能找到。我年纪大了,搬不动了;让别人搬,就会把书弄乱。算了吧,让别人先分吧。’到最后,小字辈们都住上了新房子、大房子,而他依然守着他那间简陋的、没有暖气的小屋。”
    陈原的女儿陈淮谈起父亲对书的痴迷,不觉潸然:“父亲是把书‘闻’出来的。由于近视眼,找书的时候几乎是贴着书去看,但身手矫健,即便是登高了去取书,也是莫大的乐趣,这被父亲自诩为‘轻功’。”她告诉大家,自2001年9月23日至2004年10月26日离世,父亲大都在不能自由活动、不能言语、神志不清中度过,但在2002年夏天一度清醒的阶段,他最喜爱的事还是看书。“当我将他自己写的《重返语词的密林》一页页翻给他看时,他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专家们用各自的回忆,描绘出了一个勤奋、自谦、幽默、有情趣、至情至性的陈原。国家出版局副局长沈仁干说:“在1999年,八十多岁的他还亲自担任《赵元任全集》编委会主任,写了七千多字的前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审方厚枢说:“他曾在一次会议发言时作开场白:‘我先讲一段官话,再讲一段空话,最后讲一段废话。’然后,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出了独到的见解,短短半小时就博得全场八次大笑和热烈鼓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说:“他爱吃西餐,爱喝咖啡,爱听音乐……90年代中有一次到署里作报告,题目居然是《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在大家对网络还很陌生的当时,八十多岁的他居然率先学会了上网!”《读书》编辑部主任吴彬说:“陈老至情至性,在看到《赵元任全集》出版时欣喜若狂,以至突发脑溢血,从此缠绵病榻。”
    “陈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硕大的光脑袋。”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说,“我时常想,那里面怎么装得下那么多的知识和智慧?”被大伙尊称为“百科全书”的陈老,对国际政治、经济、地理、语言文学、音乐、雕塑、绘画等领域可谓样样精通。当你遇到什么困难找不到解决方法时,到陈老那里讨教是准没错的。“如今,这个硕大的脑袋累了,休息了。”然而,他的出版理念,他对书籍的发自内心的爱,他与他那堆满书的小屋融为一体的形象,将永远活跃于读书人的心中。( ■江胜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