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现代快报报道,位于雨花台区工农新村附近一处大型建筑工地上,施工单位在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时,意外地发现了大量龙形图案的琉璃瓦当,其数量、质量以及制作工艺,均十分罕见。考古专家称,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出土的龙瓦当推测,这是一处专门烧制明故宫、明孝陵和明代大报恩寺上建筑构件的明代皇家御窑场。 到处散落龙瓦当 据记者现场目击,工地地面上残留着的瓦当呈黄色,正面刻有凸起的5爪盘龙,龙头、龙身、龙尾,栩栩如生。整个瓦当做工考究,工艺水平堪称一流。由于瓦当没有施釉,考古人员称,这些瓦当只能算是"毛坯",涂上釉色后,再进行高温烧制,才能成为琉璃瓦当。 在工地一处大土堆边,记者还在推土机推过的地面上,发现了残留的明代长方形青砖铺成的地面,呈东西走向,长度有一米多,宽度在80厘米左右。在其一侧,还有一口水井,直径在40厘米左右,没有井栏。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推土机在推土时把井栏推掉了。这口水井虽小,但井的四周全是青石垒砌而成,井里的水清澈透明,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还能见到井底,不过只剩下1米多深。 烧窑痕迹明显 顺着水井往西走,不远处,一个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的地面上,有许多被烧过的古代红砖,呈一字排开,抓起一块,左捏右掐,始终无法捏碎,就像现在窑场里烧过的红砖一样,非常坚硬。从这些红砖的周围看,除了砖头和厚厚的黄土之外,没有其它杂物。在红砖的下面,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黑木炭灰。根据地形判断,这里原是一个黄土山坡,后来被挖掘机和推土机挖开,从断面判断,原先的山坡估计在4米高左右。附近的一名老汉见到记者手中拿着瓦当,不解地问道:"我们这里太多了,只要哪家盖房子挖地,都能挖到许多,有的比你捡到的还要好。"老汉告诉记者,他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盖房子时,曾挖到许多龙瓦当,后来全部砸碎了。 专家称是御窑 就工农新村挖出大量的龙瓦当,昨天记者采访了原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的周裕兴。他告诉记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市文馆会和南京市博物院曾在工农新村附近的窑岗村发现了明代皇家御窑烧制大报恩寺的琉璃建筑构件,当时经专家鉴定,这些构件是修补大报恩寺的材料。后来,这一发掘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得到了史学界、考古界认可。周裕兴认为,像窑岗村的明代皇家御窑场占地面积非常大,主要服务于明故宫和明孝陵,为大报恩寺烧制的构件只是一小部分。工农新村附近所发现的大量龙瓦当,可能是皇家御窑场其中一个窑口所生产的。周裕兴希望南京市有关部门能尽早积极发掘这处皇家御窑遗址。(薛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