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综述:拍卖是否行得通 苏州古建筑保护任重道远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中新社苏州八月二十二日电 (黄莹 王娟)拥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苏州,已有九座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五百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百六十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八百多处古构筑物,地面文物占江苏省的三成以上,目前百分之八十保存完好。 但古建筑保护仍任重而道远。 二00五年八月十日,在苏州古镇同里,一座足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百年古庙在一夜之间突然被人拆毁了。八月十五日,位于苏州古城干将西路的一幢控保建筑突然发生火灾,大火将办公楼二楼的三个房间彻底烧毁。  据了解,被人拆毁的古庙与同里古镇区仅隔一河,还有一座古桥连着。苏州市文管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控制保护建筑,任何人都不能想拆就拆,普通民居也不能随随便便拆除。而那幢被毁老宅名为吴宅,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为清代中后期所建,砖木结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然而一场大火把这座古宅烧得面目全非。 此间的古建筑保护专家介绍说,一大批尚不能评定为文物却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宅、古桥、古祠堂、古庙宇、古城墙等,它们的身份颇为尴尬,既被“控”了起来,但由于资金、人才等“瓶颈”,政府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00三年九月位于苏州阊门外辛庄的安徽会馆,占地面积七百七十四平方米,为三进晚清建筑,被列为苏州市一处控保建筑,却被“人间蒸发”了。 应该说,对保护文化遗存,苏州市政府做了种种努力,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古建筑保护条例》、《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和《苏州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三个文件,确定了苏州古建筑保护的操作理念和具体路径: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实行古建筑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工作社会化、运作市场化。 然而,无论从居住上还是投资增值上,这些控保建筑并不具有太高的市场操作价值,因此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市场的冷遇。古建筑本身固有的文化价值和高昂的修缮、维护成本,因此每一幢待售的古建筑无一例外地都是天价。如葑湄草堂在上海拍卖,参考价五千六百万元人民币,号称“苏州古宅上市第一拍”,结果还是流拍撤标。而购买旧宅自己修缮同样如此,如苏州山塘街雕花楼,这一总面积一千六百余平方米的五进大宅,修缮的代价高达一千万元。   此外,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购买者既是新主人,也是对古建筑的保护责任人,依法转让的古建筑随产权的变化,保护、维修等相关责任也相应调整,购买者将多一份责任和限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能美容、不能整容’,即只能进行保护性修缮,不能改得面目全非,文物部门将对古建筑实行长期、终生的监管。也就是说,购买者对自己的房子并不拥有完全的处置权,这也是不少购买者望而却步的一和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坦言,古建筑保护难就难在文物部门要保护,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功能;开发商说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强调建筑的使用价值;而政府则侧重保证建筑内居民的顺利搬迁,但动迁费上去了开发商又不愿意;买家买下古建筑就像认个“养子”,可能养好,也可能养出矛盾。苏州古建筑保护面临困难,古建筑保护任重而道远。 (完)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