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读刘心武《红楼望月》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梁归智       (责任编辑:admin)

    秦学、探佚学的“分”与“合”
    刘心武先生从1992年发表《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以来,就不间断地以秦可卿为中心研究《红楼梦》,最近又推出《红楼望月》,同时刘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作系列讲座,“秦学”可以说又前进了一大步。
    秦学的产生有它的背景和根据,那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带有强烈的家史、自传性质,由于曹家的特殊身份,其家世盛衰演变的背景又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风云复杂地牵扯在一起。更由于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原稿未传,前八十回采取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殊写法,脂批则有某些隐约提示,使《红楼梦》成了“空筐结构”和“召唤结构”,有了无限的阐释空间。
    刘心武从对秦可卿的观察开始,逐渐深入康、雍、乾三朝的秘史,提出了一整套看法。“秦学”正是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而揭示出小说用隐晦闪烁的笔法写了乾隆皇帝与康熙废太子胤之子弘皙的“日月”之争,这是影响到曹家灭亡命运的最终原因。
    早在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中,周汝昌就认为:“雍正、乾隆二朝之代换,为曹家败事、中兴二大关键。”雍正朝曹家被抄家的史料确凿,而乾隆朝曹家一度小复兴后又卷入朝廷政争而彻底败落则主要是一种推断,其内幕已经很难了解,更不易找到坚实的史料支持。周汝昌与刘心武互相切磋,经过多年努力,使这一扑朔迷离的猜想逐渐落到了实处。周汝昌在给刘心武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所以你说得最为深透了:很多人总认为我们的研考是节外生枝、是喧宾夺主,是‘不务正业’,是‘外围离谱’……殊不知,他们正是看不见雪芹的高妙手法,以‘荒唐言’来晓示天下后世的一段特大的奇闻故事,这事牵连了多少人的生途命途,离合悲欢!”
    应该说这至少也是一家之言,是对《红楼梦》中那些文本现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红楼梦》从一诞生就开始了各种“索隐派”的猜想臆测,历百年而不断。尽管各家索隐,莫衷一是,局部看来似乎十分荒唐,但也透露出某种不能回避的信息,其中应该说还是有某种“歪打正着”之“合理内核”的。笔者曾经这样说:“索隐派执着认为《红楼梦》影射清初重大政治事件,不是单纯的爱情小说,这种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说明他们感受到了一些《红楼梦》的深广内涵。……曹雪芹家的衰败确与康熙诸皇子争储、雍正夺位有关,而《红楼梦》里隐约写到忠顺王与北静王的斗争,及原著佚稿中的元妃之死、抄家败落等,都显示出《红楼梦》确有‘干涉时事’的内容。”(《<红楼梦>的审美接受及其启示》,1989年第1期《明清小说研究》)。
    刘梦溪也说过:“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被胡适指为‘猜笨谜’,我以前虽然也同情蔡先生,学术立场却站在他的学生一边。现在从头细想,蔡先生是何等样人物,他会莫名所以、随随便便地‘猜谜’吗?‘《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试想这是多么大的判断。如果书中毫无此种旨趣,蔡元培能够无指妄说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来源:《北京晚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