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当代易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周易图说总汇》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朱伯崑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责任编辑:admin)
为深入了解易图的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同仁倡议编辑《周易图说总汇》,由对此课题素有研究的李申任主编,历时3年,终于完成此书。书中所收易图有4000余幅,洋洋大观,令人兴叹不已。此“总汇”虽为资料性的汇编,但对各种图说的源流、内容和版本,一一作了考证和解说,用功良深,为查阅易图演变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实乃当代易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值得推荐。
    《易传·系辞》解释《易经》一书的结构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象”指卦爻象即阴阳或刚柔爻象的变化,“辞”指卦爻辞即解释卦爻象吉凶涵义的文句。此是说,《易经》一书有两个系统:一是卦爻象变化的符号系统,一是解释卦爻象吉凶之义的文字系统。关于前一系统,《系辞》又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此是说,卦爻象可以充分表达圣人心中的意念,比语言文字的表达功能更为深刻和丰富。因为卦爻象符号乃一类事物变化过程的象征,包容多种事项,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多层涵意,不受文字、概念的局限。以某种形象或图象为媒介,表达心中的意念以及事物的义理,属于形象思维。“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人关于形象思维最典型的表述。
    在“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启发下,在易学史上逐渐形成以图象表达易理或事物变化法则的学风或学派,被称为“易图学”。易图学是象数易学的一个分支,流行于宋、明、清时期。它所提出的图式,其中影响大的有《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等。这些图式虽出于对《周易》经传中某些辞句的解释,但其意义,不限于解释经传中的文句,而富有深厚的哲理内涵。这些图式,或以阴阳爻象推移的程序,或以奇偶二数的排列组合,或二者兼而用之,来表达阴阳和五行之气流转和生化万物的过程,并且将其公式化、逻辑化,甚至数学化,作为解释世界的表法。这些图式,寻求宇宙的整体性,乃古代自然哲学的缩影,具有世界模式的意义。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哲人运用形象思维和象数思维表达哲理和数理的高度智慧,以及对和谐、均衡、相反相成等价值理念的追求,并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从而为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
    这些图式所显示的义理,就其来源说,乃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世界观在易学中的反映。它们都旨在表达中国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变化的过程和法则,易学史上称为“卦气说”。以其模式规范其它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变化的过程,未免削足适履,有其局限性。如清代易学大师王夫之所评论的:“若守其一隅,准诸一切”,即视其为普遍的模式,则有碍于揭示客观世界变化日新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
    我们今天研究易学史上的各种图说,应摆脱传统经济家解经的思路,如企图用这些图式说明八卦的起源;也不应将这些图式视为科学的公式,甚至向这些图式中寻找近现代的科技研究成果;而应将这些图式归结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总结历代哲人和学者以图象或象数解释世界的经验教训,重点探讨其中蕴涵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其中蕴藏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内容,从中汲取智慧,以锻炼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