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纪之交我省乃至东南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虎林山遗址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远古信息?昨天,记者就虎林山遗址发掘成果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为《虎林山遗址》一书作序的厦大考古系吴春明教授。 闽南史上曾是“蛮荒之地”? 虎林山遗址属于浮滨文化范畴。那么,它为浮滨文化注入了什么新内容呢? 吴春明说,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前,关于闽南粤东的土著文化状况,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从古代的文献可以看出,人们一直认为,唐朝以前,这一带是“蛮荒之地”,没有任何文化。但近几十年的考古成果告诉人们:事实不是这样的。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粤东闽南一带陆续发掘的诸多浮滨文化遗址,说明了商周时期,在远离中原的东南沿海闽南粤东一带,土著人已有发达的制陶业,拥有少量的青铜兵器,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 浮滨文化的确立是东南沿海古文化的一大收获。但长期以来关于浮滨文化的信息始终十分有限,而且每一个环节之间不能相互对应。所以,浮滨文化的面目仍然是模糊的,诸多问题仍然令人困惑,如:浮滨文化的具体编年是怎样的,它相当于商代、商代晚期到西周、或西周春秋时期?浮滨文化是否已进入青铜器时代?粤东闽南的浮滨文化有何异同等等。 由于虎林山是闽南地区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发掘,吴春明认为,它有可能揭开浮滨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新阶段。 闽南早期青铜器产自何方 根据出土文物,考古专家可以推测出当时先民的一些信息。 虎林山出土了很多陶器,但只有两件石璋。上古文献表明,璋在中原文化中属贵重礼器,是权力和尊贵社会地位的象征。虎林山的璋形态简单、制作也不够精良,质料为本地岩性,说明它属于仿制品,是在当地制造的。两件璋均随葬在主要的墓葬中,墓主应是当地的上层人物。这就表明,在虎林山,当时土著中的上层人物已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虎林山出土了3件青铜器:戈、矛、铃,它们是不是当地所生产的?研究者认为,由于福建铜矿资源缺乏,至少在春秋以前还不具备青铜制造业,所以虎林山出土的铜器应该不是本地所产,这正与璋相反。虎林山青铜器的造型虽然有中原文化风格,但从测试成分看,所含的锡含量较高,不同于中原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含量,表明它也不是中原所产。 那么,虎林山的青铜器到底来自何方?研究者认为,由于邻省江西在古代就有青铜制造业,而且是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的重要通道和中介地,最有可能成为闽南早期青铜器的产地。 虎林山遗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戈矛类兵器大量出土,仅有的3件青铜器也都与军事有关,且兵器形式多样,表明战争是当时的大事之一。所以,出土的青铜器很可能是通过部落与部落之间、部落与南方地方势力之间的战争、掠夺来获得的。土著人通过战胜敌人、俘获人员和战利品快速而间接地吸收了中原文化。 “南岛语族”如何嬗变 虎林山出土的璋、青铜器数量极为稀少,陶器则大量出土,它们大都是一些生活器物。吴春明认为,这些陶器群代表的正是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它们迥异于中原商周时期的器物,倒是与粤东、台湾和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出土的器物有诸多一致性。这说明,当时的闽南土著普通人仍绝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是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征。就如同现在,在普通民众中,仍保留有诸多闽南文化传统。 或许,在3000年前的闽南粤东以至亚洲的东南沿海,有着自己独立的、与中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的文化体系?吴春明先生正在做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他认为在4000年前甚至更早,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南岛语族”的文化系统,整个闽粤沿海均属于“南岛语族”。虎林山遗址则是“南岛语族”在商周时期的延续。 虎林山出土的器物群,均以圜(凹)底的釜、壶、罐和圈足的豆、壶等为特征,几乎不见中原华夏系统的三足、袋足器具,而这个系统的陶器群至今仍在台湾高山族、菲律宾的伊洛克人、印尼等“南岛语族”的原始制陶文化中延续。 虎林山器物中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因素:凹弧刃的石锛与铜锛不见于闽江以北,而常见于马来群岛史前文化中;以“凹缺刮”为代表的小石器遗存,上个世纪就曾在印尼等地发现。所以,虎林山出土的器物对于认识东南沿海早期古文化在西南太平洋土著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南岛语族”的起源与嬗变等,都极具学术价值。 闽南商周文化的源头在哪 我省已多次发现先秦古文化遗址,如闽东的昙石山、黄土仑,闽北的牛鼻山、马岭等。虎林山遗址与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吴春明说,应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置于相同的时间段,才具有可比性。我省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闽南的腊洲山、闽东的昙石山中下层、闽北的牛鼻山;相当于夏代的遗址有:闽南的墓林山、闽东的昙石山上层,闽北的马岭;相当于商周时期的遗址有:闽南的虎林山、闽东的黄土仑、闽北的白主段。这样,我们应将虎林山遗址与闽东黄土仑、闽北白主段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虎林山出土的陶器明显不同于闽东、闽北,结论是:闽南的商周文化与闽东、闽北的商周文化截然不同。 但闽南的商周文化与粤东一带较为相似。通过对两地的陶器群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地的出土物均以樽、壶、豆最多见,樽、豆形态比较相同或相似,壶类则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 这也与人们的直觉相吻合:闽南文化与粤东文化是一体的,但不同于闽北闽东文化。 所以,《虎林山遗址》一书的主编认为,虎林山商周遗存属于浮滨文化的第二层次,即“虎林山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