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我国专家考证 吃螺蛳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陶器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陈天湖、战艳    新华网    (责任编辑:admin)
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后提出,遗址出土的原始陶片与史前人类食用螺蛳的饮食习惯有关。
    甑皮岩遗址是岭南众多新石器洞穴遗址之一,代表了这一地区12000年至7000年前的“土著文化”。科学家们在那里发现的陶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原始的,有12000年的历史。近日,70余名中外考古学家聚集桂林,共同探讨了甑皮岩遗址近30年来的考古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说,岭南人类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猎物,既而开始捏制陶器来煮食螺蛳这类小食物。当时稻作文化还没有传入岭南地区,岭南人类食用大量芋类野生植物、鹿和野猪等野生动物,洞穴内各地层内残留着大量螺蛳壳。螺类只有在被煮熟后,才易使壳肉分离。现场证据也表明陶片出现的时间与螺壳的大量出现几乎同步。
    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各地层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螺蛳壳。傅宪国说,当时的螺蛳比现在的大很多,直径约在3-5厘米之间。数亿年前的桂林地区曾被覆盖在海水之下,水线下降后,留下了密布的江湖,盛产各类螺蛳和鱼。
    傅宪国说:“那个时期出现的陶器多是浅半球形,敞口较大,这些都是用于做饭的特征。”
    长期以来,中外考古学家都在为陶器起源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是用来做饭,有的认为源自生存方式的改变,有的认为与建筑泥砖房屋有关。
    但也有专家对吃螺蛳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陶器一说表示疑问。加拿大考古学家理查德·皮尔逊认为,当地人也有可能用烧烤的方式食用贝壳类食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