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房中养生”,既讲欲不可绝,更讲节欲延寿。性是一切生物繁衍的基础,也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回避和指责“性”这一话题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养生的原理。古人认为,人的生理需求应顺应自然界的天地阴阳之道,不能人为的过度压抑和禁欲,这样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现有的史籍来看,房中术始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已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房中理论和方法。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专门将房中与医经、经方、神仙并列,并著录“房中八家”著作186篇。并说:“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这段话强调了节情欲而求寿考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古代房中卫生之道的要旨。 《汉书·艺文志》(资料图) 关于提到“年龄”与“性”的话题,古人已观察到并提示:女子破阴太早伤血脉,男子破阳太早则伤精气。精伤及肾,血伤及肝。肝肾亏损,根本不固,是诱患各种疾病的根源。故指出:“欲不可早”。同时还提出:欲不可强。认为人的性欲虽不能强制压抑,但也绝不能超越男女本身所应具备的条件,如生理、心理条件等。否则势必会造成精液耗伤,腰肾等疾累及一生的严重后果。 唐代后期,房中术因极易被误解而流于淫亵,故渐趋没落。但它所包含的关于节欲保精、房事疾病预防的论述,是符合卫生之道且有利于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健康长寿的。如饱食后及饥饿时不宜行房、醉酒后不宜行房、劳累过度不宜行房、经期不宜行房、产后月内不宜行房、病期及大病初愈不宜行房、过喜过悲不宜行房、风雨雷电之时不宜行房……。 “房中”思想重要著作:《方壶外史》(资料图) 据现代医学证实,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态、合理的膳食,适度行房能够避免血气的下降,维持气血平衡,使人体强健。当然,节制房事是养肾、长寿的关键。纵欲会引起早衰,脑为肾生,肾亏会发生脑衰。肾又主耳,纵欲易造成耳聋、耳鸣等症状。肾为五脏之本,故保肾固精对维持人体生命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元代一著名养生家就这些问题曾提出:“欲不可绝、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欲不可避”的养生理论和观点。《阴符经》则强调:“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世之人不能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忧欲,则流浪生死之海,是害先于恩也”。指出了淫声美色、纵欲乃伤身破骨之斧锯,健康、长寿门前之虎狼。 道教养生,重在“保精、爱气、惜神”,认为只有“精充、气足、神旺”,才能身心健康、延年而益寿。 (编辑:柯恩)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