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文子》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老子与学生的谈话。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多字,言简意赅,含义深邃,单看《道德经》很难准确地领悟老子的全部思想。而《文子》是学通《道德经》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所以《文子》又称《通玄真经》。 《文子》:“老子曰: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德在与,不在求,是以圣人之欲贵于人者,先贵于人;欲尊于人者,必先尊于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贵贱尊卑,道以制之。夫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馀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几于道矣。” 文子像与《文子》书影(资料图) 老子说:“人之常情是心服于德,不服于力。而德在于给予,不在于求取,所以圣人想贵于人,必先以人为贵;想受人尊敬,必先尊重他人;想战胜他人者,必先战胜自己;想卑人者,必先自卑。所以关于贵贱尊卑,都要以道为准绳。古代圣王,说话总是以谦下的口气尊重人,在享受上自己总是后于人,所以天下人皆乐于不停顿地推举他、爱戴他而不以为是负担,这是他德有余而人心气顺的缘故。故懂得与之为取、后之为先的哲理,就接近于大道了。” 德的关键是先给予,不是先索取。如果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量,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得,不懂得满足别人的得,只是索取却不付出,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丧失了德。太自私的人之所以让人厌恶,没有朋友,就是因为不懂得为人等于为己、帮人实质是帮己的道理。 为人等于为己,帮人实质是帮己(资料图) 有一位行善的人,去世后向上帝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上帝领去参观地狱和天堂,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 到了地狱,他看到一张巨大的餐桌,摆满丰盛的佳肴。他心想:地狱生活不错嘛?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肉,但是由于手持的汤勺把儿太长,他们什么都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地狱(资料图) 而后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一般无二,同样飘溢着肉汤的香气,同样手里拿着的是特别长的汤勺。但是,这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原来他们个个手持特长的勺把肉汤喂进对方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天堂和地狱,原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只是因为有了人的不同从而有了区别。而人不同就在于一点,就是是否懂得人人喂(为)我,我喂(为)人人的道理。 人是有社会性的,没有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孤岛。社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没有德的人无法与人好好合作,因为总是只打自己的小算盘,不顾双方互利共赢的原则,不顾有利于个体也要有利于社会的原则,所以无法让对方心服和信任,也就无法合作下去。人们只有掌握整体观、大局观,先给予对方应得的,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 与之为取,后之为先(资料图) 《后汉书》:“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老子通过深邃的洞察力观察自然和社会,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告诉人们要懂得“与之为取”、“后之为先”的道理。能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一点就是接近于大道了。 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各个方面。要想贵己,先要贵人;要想卑人,先要卑己;要想人敬,先要敬人;要想胜人,先要胜己。此处,《文子》还列举了古代圣王因为深具大德而受人长久拥戴的例子。这可以给人们,尤其是管理者以更多的启示。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