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什么是太极总论?

http://www.newdu.com 2018-03-14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太极”,为张三丰祖师所创立的一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修炼运动功法;“总论”,是太极文化、理论的全面总结和“汇集”论述。
    据《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说:
    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指顺势而为,勿使蛮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动作轻缓、舒展,忌刚强暴发力。神宜内敛即精神与动作高度统一,不宜神意张显)。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忌大伸大展,大曲大收,犹如行云流水,绵延不间断也)。
    
    太极拳(资料图)
    其根在脚,发于腿(脚犹根也,不可蹒跚而动,每动脚皆由腿带而方能起),主宰于腰(腿又由腰而主宰),形于手指(指外象发于手)。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指全身统一完整,不可偏执一处)。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无论向前进身,还是向后退步,都要借自身之力,顺势而为)。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练习太极,最容易出现毛病的地方,一是腰、二是腿。每个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关键是否连贯、得势、自然。如有缺陷处,即要找出毛病,腰如果不自然,发不好力,就要从腿上观察、改进。其它的也一样,都要找出根源症结)。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太极拳重于心性,关键从意念上下功夫),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如果向上走势,必须先向下行之。也就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己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如举重物,已用十二分气力,虽能力挺,惜伤筋动骨矣。如能借势就势,借力得力,方能以柔克刚,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万物皆分一虚一实,天地皆分一阴一阳。然虚与实无论如何变化,还是一阴阳。既在变化之中,又在统一之内)。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与太极拳(资料图)
    如果要想练好太极,除勤学苦练掌握太极总论外,还要修炼心性,体悟静定之道。如《太极行功说》中有言:
    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种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根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双耳,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以津液遍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双手擦热轻揉双目),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之,以手鸣天鼓(双手捂耳,手指敲击脑后风池穴),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太极拳(资料图)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去做,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
    那么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练习这些诸如静坐、叩齿、揩鼻、擦耳……等功法呢?《太极总论》在最后解释到:“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太极,自张三丰祖师创立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断演化出多种太极流派,而这些流派都以“三丰太极”为宗。太极以其易学易练,且不分老幼、性别的特点,受到广大爱好武术及喜欢体育锻炼者的青睐。可以说“太极”是道教传统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功法,它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积极而广泛的。
    (编辑:柯恩)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