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多版的味道 改革开放时代的传统回归 此次会议由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山东教育出版社和北京爱加倍关爱家庭促进中心承办、尼山圣源书源协办,与会学者来自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家、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孔子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机构,人们对山东教材一纲多本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 与会嘉宾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一年的时间出台了《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这是全国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方案。 有了课程方案,山东省教育厅又在四个月后发布通告,面向全国受理传统文化课程教科书的申报。最终,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9家出版社15个版本的教材通过了审查,这是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主持审查通过的全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对于这套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的特点,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学派的选择,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另一个特点是内容的选取上,坚持以原典为主。 ![]() 小学生表演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孙福万说,虽然《纲要》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提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若干实施建议,但也许是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某套教材“定为一尊”,而是采取了“一纲多本”的开放形式,这就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了稳妥、务实的基础。 ![]() 学者发表观点 学者们指出,独立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还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甚至在教育界的共识方面,压力都是可想而知的。采取采取“一纲多本”的形式,先进行一些经验的积累是必要的和稳妥的,值得其他省份加以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