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人生看得几清明:追荐之后,修行还要继续

http://www.newdu.com 2018-04-04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北宋著名的大词人,也是历史上知名的道教居士,苏东坡曾有一首诗作《东栏梨花》,其中写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并非专指清明节,实也透露出了人生的豁达。清淡以明智,这或许正是清明回家祭祖时,在哀思之后还应该附有的另外一种心境。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资料图)
    清明祭祖,概源于古来已有的寒食节。但清明节正处于天朗气清的仲春时节,人们于是又给祭祀增加了春游的成分,从而使得清明的祭奠行为少了一丝哀伤。相比之下,被称作道教三大鬼节的另外两个祭祀超度的日子——中元节和寒衣节——清明节更加侧重于活着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维系。
    中国人向来就有慎终追远的习俗,古人有言“本是同根生”,因为拥有同一个祖先、生于同一个姓氏之下,所以彼此之间就有了时间和距离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而这种联系将在清明节被巩固和强调。
    在清明节这一天,遍及天涯的同姓子孙纷纷回来祭祀同一个祖先,这本是在告知先祖九泉之下有灵,以示后世儿孙不曾因为各自开枝散叶而变成了陌路。所以归根于底,我们的信仰还是基于活着的人而言的,我们的祭祀也仍旧要返归到现实生活中。
    
    拥有同一个祖先、生于同一个姓氏(资料图)
    在此基础上,清明这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也就会演变成同个族姓之间的聚会,悲伤的情思就会被亲朋欢聚的氛围冲淡一些。诗人杜牧那首《清明》小诗中虽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这大概只是文人眼中被蒙上了感伤情怀的情景。
    若果真人人都因奠念先人而魂欲断,那不知事的牧童也就不会遥指杏花村的美酒了。诗人是想借酒消愁,然而世人却想要有一壶好酒来慰藉阴阳两界的亲人。所以,清明节究竟是悲是喜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斯人已逝,生人如何过好接下来的生活才更值得花费心思。
    
    生人如何过好接下来的生活才更值得花费心思(资料图)
    中国人向来是崇拜祖先的,人一旦故去,生前的过错也都一笔勾销,毕竟死者为大,后人只消记得先人生前曾经留下的教诫,一代代传下去,逐渐成为至圣之言。
    在敬天法祖的信仰上,道家和儒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二者都是以尊天道、法先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以圣人、贤人的训诫为立身、立命的法则。不同的是,道家更看重这些法则背后所言明的意义,更加注重如何为我个人所用,而非一言以概之的普及性。
    道家的祭祀,一方面强调对亡者的追荐,另一方面尤为强调生者从中能够明白生活的道理。所以有人说,道教现在度亡时所使用的《铁罐施食》的炼度本子,实则是给生者读的一本度世经。
    
    祖宗祠堂(资料图)
    度亡坛上有一段《黄籙斋》,讲的是道士李若冲发心诵经超度亡者张丽华的故事。暂且撇开这段韵子在坛场的功用不谈,单论韵词,说的即是修行人应该广发慈悲心,以清静明白之心普度三界十方一切有情有性。
    道家修行讲求“一念便纯真”,想要生成一念,就要身心清明。正式这一点,才能够使诵经功德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妙用。心中无杂念、身上无尘染,此乃修行之清明,也是我们在这个春光大好的日子中去祭祀祖先时所应该悟出的人生道理。
    《荀子·解蔽》中解释“清明”一词曰:“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这里便提到了道家修真特别讲究的“一”字。一,乃万物之根源,复归于婴孩便是要求人们能够回归到这个纯净清明的“一”。用一心、做一事,澄心去欲即是登真之前提。
    
    一念便纯真(资料图)
    《孝经纬》中曰:“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这与《历书》中对“清明”节日的解读有很大相似,其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由此也可知,清明原本只是作为农业生产的节气名称以应气候的变化,此时“万物皆显”、“气清景明”。而道家又是以“道法自然”为修行根本的,讲求的是顺应四时来调节身心。
    清明节虽然已经被赋予了炼度的意义,但于修真之士而言,即不可不哀,又不可多伤。如何在追荐的同时又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这才真正是考验修行的大难题。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资料图)
    相比起现在清明小长假而旅途奔波的人们,古人们似乎更加享受清明春游的乐趣。既然春光大好,便不能辜负了上天赐予的这份情趣。难怪程颢要写下“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样的词句,只因清明了身心,所以才能看得到世上存有的美好。
    那份闻名古今内外的《清明上河图》,其描绘的分明是众生安享生活的烟火世界。追思,是清明必须要做的事情;生活,更是日日都不能离开的修行。诗人王禹写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能以清明之心来做好人世间的修行事,如此才可谓之不负春光。且莫要做那“兴味萧然”的苦行客,人生本该是一场欢娱的过往,重生、乐生才是道家的本真。祭祀了先祖,更要慰藉阳上的生平,又怎能因一场追思而忘记了自然之中的大道逍遥呢!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