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人要学会的不仅是长大,还有如何复归婴儿(上)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新约全书·马可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希望耶稣能按摸他们,但耶稣的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耶稣看见了,就十分恼怒,他对门徒说:
    
    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资料图)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10:13)
    于是耶稣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在这里,小孩成为能够进入神国的唯一,而耶稣自己便是这样的一个小孩。
    他对其门徒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是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可9:37)。那“差我来的”便是上帝。
    
    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资料图)
    这就告诉我们,在世俗中人们必须重新变成孩童,才能进入神圣的天国,从而与无所不在的上帝同在。基督教的这种救赎观念,与中国道教关于赤子、婴儿的认识是很相似的,他们都把童真的恢复做为追求的一种境界。因为赤子、婴儿是充沛生命的体现,是天性纯真的象征,是神圣圆满的结果。
    婴儿是充沛生命的体现
    在道教看来,赤子、婴儿之所以可贵,首先他是生命充沛的体现。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至静顺和、柔美自然(资料图)
    在这里,老子通过对赤子的赞美,形象地表达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在他看来,婴儿至静顺和、柔美自然的本性,就是厚德所至,就是大道至德的体现。
    婴儿天真无瑕,无所用心,智能未开,没有奸巧诈为,纯任自然生长。他与世无争,与人无恶,故百虫众人均不伤害于他。他对外无所愿无所求,是弱与强、刚与柔、道与德的最简单最自然的和合统一。
    这种特性与禀赋,正是道家理想中的至人。杜光庭曰:“至道之士,韬德含和,内外混凝,不忤于物,如赤子之沌粹,若婴儿之未孩,其德既然,所以物不能害。物不能害者,以至人无害物之心故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资料图)
    就赤子、婴儿的喻意而言,婴儿纯朴,以表“三毒不加”。严君平曰:“赤子之为物也,知而未发,通而未达,能而未动,巧而居拙,生而若死,新而若弊,为于不为,与道周密。生不生之生,身无身之身,用无用之用,闻无闻之闻。无为无事,无意无心,不求道德,不积精神。既不思虑,又无障截。神气不作,聪明无识,柔弱虚静,魂魄无事。乐无乐之乐,安无欲之欲。生不枉神,死不幽志,故能被道含德,与天地同……自然通达,众美萌生,天地爱佑,祸乱素亡。”
    成玄英说:赤子不犯尘境,含德妙达,“故不为三毒所加也。”三毒者,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
    
    自然通达,众美萌生,天地爱佑,祸乱素亡(资料图)
    《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曰:“言烦恼者,总名三毒,谓贪、嗔、痴,能害众生法身命,故名之为毒。所言贪者,引取无厌,染欲爱着,联绵无已,于世间法及出世法,有求乐意,皆名为贪。所言嗔者,于众生中及非众生,贪怀怼恨,咆勃忿怒,如火炽盛,烧灭善根,结太怨憾,是名为嗔。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宝正法。憍慢谄曲,无所了知,触壁无底,不从诃谏,好说无益,多行恶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
    贪、嗔、痴为众生所受烦恼根源,故修道者务须去此三毒,方得证道体真,如婴儿之未孩。
    赤子全德,而“三业清净”。成玄英曰:“赤子筋骨柔弱,手握坚固,喻含德之人心性柔弱,顺物谦和。虽复混迹同尘,而灵府洁白,在染不柒,故握固此一句,明意业净也。”
    “言赤子初生,未解雄雌交合之道,而阴恒怒作,乃精气满实之至也。况含德体道淳和,无为虚淡,复扬波处俗,闻见色声,而妙悟真空。不见和合之相,盖纯粹之至也,此一句明身业净也。”
    
    虽复混迹同尘,而灵府洁白,在染不柒(资料图)
    “赤子终日啼号,而声不嗄者,为无意作声,和气不散也。况含德妙达真宗,故能说无所说,虽复辩用万物,而不乖于无言也,此一句明口业净也。”
    所谓“三业”,指身业、口业、意业,即行为、言论、思想等一切身心活动。《道教义枢》卷五曰:“三业者,升沉以之起灭,罪福于是从由。若三行果修,则遐登乐境。六根不净,则俯坠苦源。”
    该经认为三业之中有一不善,死后必坠地狱,故主张“正心治身,检口守寂”。也就是说,要使思想、言语、行为皆不出轨范,“外欲不侵,内心不乱,自然而然也。含德之人,三业清静,有如赤子。”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资料图)
    在老子那儿,婴儿与“玄牝”、“谷神”、“复命”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玄牝”、“谷神”有生养之义,它们代表生命本能和微妙的母性。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朱熹注:“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谓玄牝。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这种生生不绝、绵绵若存的自然生殖力,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回归到这个根源,老子称之为“复命”。
    复命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老子欲复归于婴儿,他对婴儿的爱、赞美和崇尚,从根本上说当然还是回归到那种“无知无识,无忮无求,无生无死,无始无终”的“原初的美妙”。这是老子道论的延伸,也是其必然归结。
    
    柔弱而不争(资料图)
    对此意境中的精微义涵,成中英先生指出:“赤子和水一样,都是柔弱而不争。但赤子和水比起来,更充满了生命、学习能力、生存与创造的潜能。因此,赤子是纯洁的、单纯的,它尚未被偏曲的知识、坏习惯和邪恶的思想所污染。所以,赤子能够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因为,赤子不会防碍事物的发生,所以他是创造的种子、新奇的肇端(或开端)、和谐的模式。他无防御,因此就不会引来伤害和竞争。”
    可见,赤子的品质与“道”相通,所以能够喻道、体道。北宋诗人路德延《小儿诗》曰:“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臂膀肥如瓠,肌肤软胜绵。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赤子纯朴天真的本性,这也正是道教崇拜赤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