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人要学会的不仅是长大,还有如何复归婴儿(下)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婴儿不仅仅是生命力充沛的体现,而且也象征着天性纯真、与道暗合的状态,也是道教信众们所追求的目标。
    
    【明】乾坤图(北京白云观藏)
    婴儿是天性纯真的象征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唐成玄英疏:“婴儿,喻无分别智也。言人常能守静,则其德不散,故能复其本性,归无分别智。”
    所谓“无分别智”,即是未识善恶,不柒是非,和气常全,泊然凝静。如同《吕氏春秋·具备》所言:“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当然,婴儿不是绝对无动于衷,“慈母之爱谕焉”,这就是“诚”,所以婴儿“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慈母之爱谕焉(资料图)
    对此,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指出:“老子赞美婴儿,是因为在他看来婴儿具有纯真自然的天性,没有利害得失计较打算,最符合于道德的理想。而这种如婴儿般的纯真自然,也正是涤除玄览所需要达到的精神状态。”
    他们还例举了一些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王国维和席勒都赞扬过“稚子的天真”、“儿童的理解”,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以,老子所谓“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的说法是包含有深刻的真理的。”
    在道家看来,赤子这种纯真自然的天性,最能够契合天地之道。严君平说:“夫赤子之为物也,知而未发,通而未达,能而未动,巧而居拙,生而若死,新而若弊,为于不为,与道周密”,无心无意,无为无事,视死生为一体,视苦乐为一同,“故能被道含德,与天地同”。
    
    【明】老君传道图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已与母体脱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独立。他的任何活动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因此在婴儿的意识中没有物我的界限。
    其早期的活动表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他所感知的既不是具有意识的自我,也不是独立于自我的客体,而是主客体未分的混沌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大道和合的显现。换而言之,道家之所以推崇婴儿,是因为他保持了“和”的境界。而这种至善尽美的和,正是大道的常态,永恒不变的本体。
    北宋吕惠卿说:“故致道之极,则至于复命,复命曰常。含德之厚,则至于知和,知和亦曰常。则道德虽有间,及其会于常则同也,知常则常因其自然而不益生。”
    
    含德之厚,则至于知和,知和亦曰常(资料图)
    江征疏:“和者,大同于物。关尹论至人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愦,曰是纯气之守也。能守其气,使之纯粹而不杂,则温温乎,其和可知矣。惟其和之至,故能游乎万物之所终始,通乎物之所造,所谓制命在内,形化而性不亡者是也。制命在内,则造化自我,亘古今而常存,形化而性不亡,则一性常存,更万形而不易,以挈天地,以袭气母,得不谓之常乎!”
    与道同体的婴儿,之所以成为象征道全德备的至人,是因为他能诸尘不染,天真纯朴。《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卷二曰:“一切凡夫,身心相随。真仙不尔,为化众生;惟现小身,心亦不小。何以故?是我弟子,所有心性,常广弘大;虽现大身,心亦随大。云何大身?身满世界;云何小心?行婴儿行,虽终日号而不嗄也。何以故?以是因缘,心不随身,真人童子已于色欲,远离诸尘,虽住魔城,而心不动,以不动故,当知真仙身心自在”,从而“离诸我相、人相、依相、作相、念相、因相、果相”。
    婴儿是神圣圆满的结果
    从修真体道的过程,到登临圣境的证验,赤子、婴儿是其性命圆满的象征。在道教的内丹修炼术中,从筑基炼己,经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三个阶段,终至炼虚合道的成仙境界,其中“婴儿现形”是最重要的一种证验。
    
    【明】八卦相生图(资料图)
    宋张伯端《悟真篇》曰:“戊已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翁葆光注:“婴儿者,即丹也。丹是一,一是真一之气,天地之母气也。巳之真气,天地之子气也。以母气咽归五内,以伏子气,犹猫伏鼠而不走也。子母之气,相恋于胞胎之中,结成婴儿之一,故曰太一含真气。言含真一之气,如人怀胎十月,满足然后降生圣胎,亦如之十月功圆,自然神圣,故曰十月胎圆入圣基。”
    这里所谓的“三家相见”,即精气神合一,胎圆丹成。《性命圭旨·元集》有“三家相见图”,其诗曰:“身、心、意,是谁分作三家?精、气、神,由我合成一个。大道玄微见此图,分明有象不模糊。先将一二为之用,三四中当共一都。不用五金并八石,只求三品共一室。炼成一颗如意珠,软似兜罗红似火。”
    
    【明】《三宝成丹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肝青为父,肺白为母,心赤为女,脾黄为祖,肾黑为子,子五行始,三物一定,都归戊己。”
    “身心意谓之三家,三家相见者,胎圆也。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摄三归一,在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动,则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巳还从生数五也。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婴儿即成,再经十月温养,即脱胎现形。《性命圭旨·利集》有“婴儿现形图”,其诗曰:“此时丹熟,更须慈母惜婴儿;他日云飞,方见真人朝上帝。”
    
    【明】《养胎仙守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该文指出:“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生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
    “此感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吸,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如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既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
    “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钟离翁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明】超凡入圣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刘海蟾曰:卦行火候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千户擘开光万里。翻身撞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在这里,婴儿成为道果圆满的一种象征。
    其后,将婴儿由下丹田移居上丹田,于炼神还虚之中,“阳神出壳”,脱离苦海。《性命圭旨·贞集》曰:“陈泥丸云: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个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婴儿既长,穴不能居,自然裂窍而出,贯顶而升,此之谓出离苦海,而超彼岸也。”从此阳神超脱,形神俱妙,分化无穷的境界。
    《性命圭旨·贞集》指出:“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经之所深诃。既得其母,当返其胎,常留神于天谷,复归如婴儿,不识不知,唯深唯寂。”
    
    【明】儿孙争闹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阳光无漏,则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再生,则生之而无尽;化之又化,则化之而无穷;子又生孙,百千万亿。张紫阳曰:‘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陈泥丸曰:‘一载胎生一个儿,子又孙兮孙又枝。’白玉蟾曰:‘一体遍多,犹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入一,若明镜而光寓万形。’仙家谓之分身,佛氏谓之化身。”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