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静以致诚:在静室中寻得方寸间的安宁

http://www.newdu.com 2018-04-24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在道教建筑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称作“静室”的建筑形式。静室的出现,是道教走向民众化的缩影。纵观其发展,其精神内涵价值不仅仅为道民所独享,而且也如其他道教文化一般,也深深影响着那些尚未皈依却对道教文化耳濡目染的国人。本文将对静室的来源做简单的梳理,并通过道教忏悔经文及静室对文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延展做介绍。
    
    静以致诚(资料图)
    致诚之所
    学术界对静室的来源,持不同说法。日本道教学者吉川忠夫认为“静室”发源于西汉时期具有“请罪”性质的“请室”,后来则成为道教徒向神灵祈祷、忏悔以及实修某种道术的宗教性建筑物。中山大学王承文教授则提出静室是由先秦至两汉时期儒家祭祀礼制中的“斋宫”、“斋室”和“静室”等形式发展而来。
    两种说法皆有一共同之处。道教是承接了先民的祭祀思想和道家思想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宗教团体。而静室的设置,为道民提供了一个与自我对话,与神灵祈祷的实修场所,为道教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静室(止水摄)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三国时魏人鱼豢的《典略》中,记载了汉末汉中天师道的教法及其“静室”:
    “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
    天师道中的“静室”,是让“使病者处其中思过”。陆修静在《道门科略》说:“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其外别绝,不连他屋。其中清虚,不杂余物。开闭门户,不妄触突。洒扫精肃,常若神居。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四物而已。”靖,通“静”。静室之中,不放置杂物,仅仅放置一些供修道之人静心之物。
    
    其中清虚,不杂余物(资料图)
    其他典籍中,也有详细的描述:
    《云笈七签》卷五:“(升真王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云笈七签》卷四五:“若师在远处,入靖室,面向师所在方,至心再拜。”
    《抱朴子内篇·道意》载:“(李)宽所奉道室,名之为庐。宽亦得瘟疫,托言入庐斋戒,遂死于庐中。”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的记载:“道民入化,家家各立靖室。在西向东,安一香火西壁下。天师为道治之主,入靖先向西香火,存师再拜,三上启愿。”
    《云笈七签》卷四八称:“常明灯于所住静室,本命之上,暮入室向灯长跪,叩齿十二通。”
    
    常明灯于所住静室(资料图)
    可见,这一道教建筑在道教的早期,被信众广泛接受,有很大的发展。
    思过与忏悔
    道教里,忏悔是修行的一种方式。
    《初真戒说》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所谓的十恶,是指“贪、嗔、痴、淫、杀、盗、恶口、绮语、两舌、妄言”。
    
    《邱祖忏悔文》(资料图)
    道教中,通过诵读经文的方式,如《邱祖忏悔文》等,可达到修行的目的:
    “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来忏悔。丐怜愚昧,原赦罪衍。解释报冤,蠲消魔障。”
    忏悔思过,将所做所思在心中默念,对自己进行观察,有过改之,无过加勉。无论是在宫观道场,还是身处居室,有一方清净之地,便可忏悔自我,从而达到“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的目的。
    致静之所
    随着道教的发展,尤其随着受皇家的重视,原本的民间信仰系统,逐渐走向官方化。而道教建筑也从原有的,诸如静室、山居、草堂等带有民居特征的房屋,向台、宫、观、殿等大型建筑发展。于高山、密林、流水间,修道之人慕神仙之所,谓之“洞天福地”。
    
    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资料图)
    《周易参同契发挥》中:“入静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然静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
    传统意义上的静室,被人们提炼出一种“静”的精神状态。人们在茶室、书斋里燃香品茗、执笔抚琴,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现代生活中,钢筋水泥已成为城市生活的标志。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学会适度调节,好生体会“静”的精神意义。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给自己一块儿小天地、一个小空间,寄情花草或静心阅读,或是走向户外,亲近自然,寻找自己的致诚致静之所。想必,这就是静室给我们后人最大的启发吧。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