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这竟是张果老传下的神仙乐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5-29 腾讯道学 万法勇 参加讨论

    文/万法勇
    道情,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道情”又名“黄冠体”(黄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装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露服曰之思,名曰道情。它源于唐朝时期道教的经韵,以道曲以及民间小调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一种表演风格独特的道教曲种。在宋朝时期,道情又加入了词曲的元素,变得更为多样化。
    
    《张果见明皇图卷》(资料图)
    早期的道情表演以渔鼓和夹板两种竹质乐器进行演奏,表演方式以说唱、念白等方式而进行。时至今日,有的地区加入了月牙板,甚至配备了二胡、笛子等多种伴奏。
    在《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遶舞,野鹿衔花,前来接驾”可见在民间,道情往往与道士神仙等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
    道情本身也是来源于道教八仙张果老。据记载,张果老乃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张果),本为甘肃两当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曾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
    
    道情表演者(资料图)
    世人传闻其有上千岁,为得道神仙,而张果老手中常持两件东西,一是渔鼓,而是夹板,他日常倒骑驴而云游四方。有时遇着些有不忠不孝、贪财利己、小人心肠之类的人便手执渔鼓唱道情而劝化其改邪归正,劝善弃恶。
    有时候,他也会遇着些道人修行懈怠或懵懵懂懂,他也会唱道情告知如何修真炼性。如白玉蟾祖师的《道情词》就有:“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另外,也有一些人将蓝采和一并奉为道情祖师,根据元代杂剧《蓝采和》记载: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不过相比之下,更多的人认为蓝采和乃是快板书的祖师,快板书界也信奉此类说法。
    
    访求名师修正道(资料图)
    古代,道教徒们在云游天下时,往往都效仿祖师,身穿百衲衣,手执渔鼓夹板,持钵云游,口唱道情,行走四方,这点在古时候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三月三办家宴时,总有道士前来唱道情,化个斋饭,今时今日在少数地区仍然可见此景。
    道情虽然源于道教,但是由于其颇具教育意义,且唱词婉转动听、故事引人入胜,所以很多民间人士也会学道情来卖艺赚钱。如今,如今唱道情者以民间艺人居多。有些文人雅士也喜好道情曲,如郑板桥就有流传下来的《道情十首》,其中有结尾片段有: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这一段便是描写受文人欢迎的隐士一流。
    
    渔鼓一声响,引得众仙来(资料图)
    此外,各地戏曲也广泛吸收了道情的特色。如越剧《珍珠塔》中就写道:“小道山上来,遍地黄花开,渔鼓一声响,引得众仙来。”其中还有韩湘子九度韩文公的记载,于此就不一一赘述。
    纵观全国,各地都有各地的道情,有的不执夹板只持渔鼓,有的只单唱,形式不一。在内容上,道情与元代杂剧的分类比较相似,一般被归类为:神仙道化、隐居乐农、忠臣烈士、孝义廉洁、叱奸骂馋、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七大类,包括“王宝钏出嫁”、“韩湘子唱道情”、“六英姐”、“南瓜记”等曲目。
    如今道情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人们也不能忘记其与道教的密切关系。希望除却依靠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以外,还会有更多的道教弟子去传承这样的一种道教文化形式。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万法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