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胡适:谦谦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newdu.com 2018-05-29 腾讯儒学 杜利平 参加讨论

    文/杜利平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是一个人行走天下的“通行证”。
    
    教养是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我的朋友胡适之”。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贩夫、走卒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和胡适相处过的人,无论观念有何差异、是何身份,都对胡适交口称赞,就连见谁骂谁的李敖对胡适也很是服气。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为人处世的良好教养。这与他母亲从小对他言传身教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不在人前责罚孩子,给孩子留足自尊
    胡适母亲冯顺弟23岁就守寡,成了乡村大家族主母。冯顺弟尽管出身农村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儿子胡适悉心教导,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个乡贤,对胡适管束极严,是慈母兼任严父。
    胡母教子有个原则,就是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打骂胡适,懂得维护小孩的自尊心。胡适说:“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资料图 图源网络)
    胡适从小就懂得维护别人尊严的重要性。他曾自己掏腰包资助穷困的林语堂留学读书四年,为了不让林语堂难堪,说是“北大预支给林的工资”,直到林语堂毕业回国向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道谢时才得知真相,这一故事在文人圈传为美谈。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殃及他人
    胡适父亲去世后,家中财政情况很是窘迫,全靠胡适二哥在上海经营所得度日。而胡适的大哥从小便是败家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没了钱就回家拿了香炉、锡茶壶等等出去抵押、变卖,常常欠下一屁股的赌债。
    每年除夕胡适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胡适大哥却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
    胡适母亲作为主母,这一天要处理一大家的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许多杂事,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时,胡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央求这一群讨债的一个个离开。
    
    与他人相处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讨债的走后,胡适大哥就回来了。胡母尽管心中万般不悦,却从不骂他一句,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和全家一起祥和过年。
    无论日子多难,胡适母亲总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因此胡适也从小学会了控制情绪。无论事情多么繁杂,心情多糟糕,从不让坏情绪波及他人。
    待人和颜悦色
    胡适的大嫂无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干而气量很窄小。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胡适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明的不敢和婆婆挑衅,却常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心态平和,待人自然和颜悦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胡适的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到左邻右舍家去坐一会。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胡适起初年龄小,不懂得嫂子们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他说: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胡适回国后倡导白话文,遭遇无数讥讽和谩骂,但他回击总是温文尔雅,从不出恶声,更不进行人身攻击。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深情地写道:“在母亲身边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胡适能有这样温文尔雅的性格,与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不仅学识渊博,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河,而且为人善良、懂得感恩,与人相处中处处为他人着想,小心呵护别人的自尊。
    跟胡适往来的人,都觉得他让人舒服、放心。对于这样的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人们都喜欢他,以成为他的朋友为荣。可以说胡适母亲对他的教导是他受益终身的秘密武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